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从文中可见孔子怎样的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6 02:51:39
从文中可见孔子怎样的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
急啊-------------帮帮我吧----------------------
论语十则中
从文中可见孔子怎样的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
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吧.师道,我理解为“孔子的教育观”和“孔子所提倡的教育方法”,从师之道,我理解为“接受教育的态度”.
在教育观上,1、孔子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2、他提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进一步引申可以推及到每一个.3、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综合孔子其他言论,我的看法是不能单纯理解为做官为统治阶级服务,而是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能承担社会职责的有才能的人.4、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是“礼”和“仁”.“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上述内容,可以理解成孔子的教育观和教师职业道德观.
在教育方法和接受教育的态度上(孔子的思想中,明确的一个观念就是没有绝对的知,所以每为师者也同时应该是一个好的求学者,因此我把这两个内容合起来表述了):1、“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孔子主张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3、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4、孔子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5、孔子认为师者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6、为师者努力从事教育事业的同时不能自满,而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7、在从师观念上,提倡广泛学习,以求知为目标,不以身份或者地位而放弃学习.提倡“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并提倡不仅仅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从别人的短处总结,吸取教训、提高自己.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