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2013•黄州区一模)如图为一实验装置,甲、乙两个小室由一小孔相连通,小孔上覆盖着一个双层磷脂分子薄膜.在两室中分别插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6/05 07:55:20
(2013•黄州区一模)如图为一实验装置,甲、乙两个小室由一小孔相连通,小孔上覆盖着一个双层磷脂分子薄膜.在两室中分别插人电极,使离子做定向移动.甲室内盛K+或Na+溶液,乙室内盛水.仔细看图后回答问题:

(1)图一中,甲、乙两室中水面上升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2)图二实验中,甲室中的K+进入乙室,说明加入的缬氨霉素起到了______的作用.
(3)图三实验中,Na+不能进入乙室,说明______.
(4)上述实验间接地说明了双层磷脂分子薄膜具有______特点.
(2013•黄州区一模)如图为一实验装置,甲、乙两个小室由一小孔相连通,小孔上覆盖着一个双层磷脂分子薄膜.在两室中分别插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K+或Na+通过双层磷脂分子薄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1)图一中,由于甲室内盛有K+溶液,而乙室内盛有的是水.又K+不能直接通过双层磷脂分子薄膜,所以乙室内的水分子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膜扩散到甲室内的量比甲室内的水分子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膜扩散到乙室内多,从而导致甲的液面升高.
(2)图二实验中,由于加入了缬氨霉素后,甲室中的K+就能通过双层磷脂分子薄膜进入乙室,说明加入的缬氨霉素起到了载体的作用,完成了主动运输过程.
(3)图三实验中,Na+不能进入乙室,而在图二中K+能进入乙室,说明载体具有专一性.
(4)水分子能自由通过双层磷脂分子薄膜,而K+或Na+则不能自由通过,说明了双层磷脂分子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1)甲  单位时间内乙中的水分子通过膜扩散到甲比甲扩散到乙多
(2)载体 
(3)载体具有专一性
(4)选择透过性
(2013•黄州区一模)如图为一实验装置,甲、乙两个小室由一小孔相连通,小孔上覆盖着一个双层磷脂分子薄膜.在两室中分别插 下图为一实验装置.甲、乙两个小室由一小孔相连通,小孔覆一个双层磷脂分子薄膜.在两室中分别插入电极,使离子做定向移动.甲室 甲、乙两个小室由一小孔相连通,小孔覆一个双层磷脂分子薄膜.在两室中分别插入电极,使离 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相等大小的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50mL含少量K+ 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50ml含少量K+的溶 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 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个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如图,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3d,两极板与一电池相连,两极板间有一个外径为2d的金属球壳,球壳上下各有一小孔,两极板也各 初中物理自制实验用具:小孔成像:两个易拉罐,一个底部打小孔,中间用薄膜可做成. (2013•佛山一模)如图为某建筑工地搬运建筑材料的装置.图中滑轮D与滑厢相连,滑轮A固定在地面上,钢丝绳的拉力由电动机 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盒,在其底部开一小孔,将饮料排出,对着点燃的蜡烛,用手拍击薄膜部分,可以看到蜡烛火焰被 如图,从一个不能打开的盒子(内有电池组等元件)上的两个小孔中伸出一段细软的长导线.在不断开该导线的情况下,设计两种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