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信不由忠,质无益也.这句话的出处?典故?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6 01:55:00
“信不由忠,质无益也.这句话的出处?典故?含义?
这是一本古书上的话,不知是何意义,也忘了他的来源.
如果有知道的“前辈”,请告诉本人,
这句话好像是出自"经史子集"中!
“信不由忠,质无益也.这句话的出处?典故?含义?
出自《左传·隐公三年》
原文为:“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春秋初期,郑国的国君郑庄公担任周朝的卿士,在朝廷掌握大权.那时,周朝已十分衰败,郑庄公凭着自己的实力,根本不把周平王放在眼里.
周平王是个软弱无能的人,王室政权完全掌握在诸侯国的郑庄公手里,对于这种情况,周平王内心十分不满,于是就想让虢公忌父代郑庄公担任卿士.郑庄公知道了,非常恼怒,埋怨周平王.周平王向郑庄公解释说:“我并没有让别人取代你的意思,如果这么讲你还是信不过我,那就让我们交换人质吧!”于是,周太子狐就住在郑国做人质,郑公子忽住到周来做人质.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了,他的孙子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对郑庄公很不放心,也考虑着想让虢公代替郑庄公做卿士.不料,这事又让郑庄公知道了.郑庄公派郑国大夫祭(zhài)足带领兵马将周朝温邑地方的麦子全部割了运到郑国.秋天,祭足又率领兵马将周朝成周的谷子全部割走.从此,周朝和郑国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了.
当时的史官评论这件事时说:“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如果不出自内心,交换人质也是没有用的.倘若他们都能坦诚相待,为对方着想,都能用礼仪要求自己,又有谁能离间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