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只有一次生命可以献给我的祖国”谁说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01:50:34
“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只有一次生命可以献给我的祖国”谁说的?
“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只有一次生命可以献给我的祖国”谁说的?
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他是耶鲁1773级的学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深入英军防线搜集情报时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下面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三百年的耶鲁,似一条文化长河,流在纽黑文城里,流向美国,流向世界,流出了美国的六届总统,流出了一批批诺贝尔奖得主,流出了中国第一位留学生,流出了中国的铁路之父(詹天佑),流出了中华民国第一位总理(唐绍仪).
  美国的几所名校,东部的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大学,西部的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我皆曾有机会匆匆浏览,如观光一般.离得较近,印象较深的,就是耶鲁大学了.
  耶鲁大学位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距我曾学习的新不列颠市有45分钟的车程.新不列颠中康大的不少老师就住在纽黑文,早上驾车来学校上课,下午早早驾车回去.
  一所大学与一座城市的渊源,在耶鲁与纽黑文之间演绎得淋漓尽致.
  是历史造就了纽黑文.1638年,500名英国清教徒后裔在美洲东海岸长岛湾一个名叫“长河之地”的印第安村庄落了脚;1640年,他们按英国的地名把这里改称纽黑文,即“新港”的意思;1665年这里成为康涅狄格殖民地的一部分;1701年至1895年这里为康涅狄格州的双首府之一(另一首府是哈特福德).1784年纽黑文建市,由起草《独立宣言》的成员之一罗杰·谢尔曼任首任市长.这里是惠特尼改进枪炮部件、发明家塞缪儿·科尔特改进左轮手枪以及查尔斯·固特异发现橡胶硬化法的地方,因之在历史上一直以制造枪炮、弹药与橡胶产品闻名.词典编纂家韦伯斯特,《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斯托夫人之父莱曼·比彻也出生在这里.城区广植榆树,有“榆树城”之称.
  是耶鲁选择了纽黑文.1701年,即哈佛大学成立65年之后,10位公理主义者在康州的萨柏克创立了一所“大学学校”(Collegiate School),当时只有一位校长、一位教师、一名学生、一座校舍,和40多本藏书.1716年,这所大学搬到已成为康州首府的纽黑文,因为英国商人伊莱林·耶鲁(Elihu Yale)捐助藏书、货物及一幅乔治一世的字画而改名为耶鲁大学.纽黑文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耶鲁城”.一个曾经简陋的渔村和一所曾经简陋的大学由此缔造了300年的传奇.
  300年后,耶鲁大学成为与哈佛、普林斯顿齐名的美国学术重镇,纽黑文却因制造业的转移而渐趋衰落,反而成了耶鲁的附庸.在我看来,今天的纽黑文简直就是为耶鲁而存在的,纽黑文就是耶鲁,耶鲁就是纽黑文,这大学与城密不可分.从纽黑文市区图上看,耶鲁大学占据了这座城市的正中心;从面积上看,这所城市有相当大的比例就是耶鲁大学;从人口上看,纽黑文人口大约有11万,而耶鲁的学生就占了1万之多.我们开车进市区,一直朝里开,开着开着,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在耶鲁大学里面了.像美国的其他大学一样,耶鲁根本没有围墙,我也没有看到校门,只是从来来往往夹着书本背着书包的学生身上,才判断出已进了大学了.若说什么大学城的话,这纽黑文是我所见过的最名副其实的“大学城”.
  300年的耶鲁,似一条文化长河,流在纽黑文城里,流向美国,流向世界,流出了美国的六届总统,流出了一批批诺贝尔奖得主,流出了中国第一位留学生,流出了中国的铁路之父(詹天佑),流出了中华民国第一位总理(唐绍仪).300多岁的港口城市纽黑文,却一步步走向今日的暮年,似一个老态龙钟的人,依偎在愈发容光的耶鲁身边,环绕着它,依赖着它,维持着自己的生计,夸耀着过去的荣光.据说,作为纽黑文最大的一个“顾客”, 耶鲁正在凭借它的力量,凭借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的力量,对纽黑文实施文化复兴.当初选择了它,今日就应有挽救它的责任.更深层的原因,是耶鲁不愿忍受其他名校对自己的嘲讽.曾有一个著名笑话,问:“几个耶鲁学生才能换一个电灯泡?”答案是:“零个.因为纽黑文在黑暗中看起来顺眼些.”在耶鲁与哈佛橄榄球赛时,哈佛学生曾经揶揄耶鲁:“你们也许是在赢,但你们终究还得回到纽黑文去!”但愿,这种文化的力量,而不是工业的力量,能够成为城市复兴的动力.
  还是到耶鲁去看看它的文化力量吧.耶鲁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它的哥特式建筑的钟楼,尖顶直插云霄,好远就看得见.尤其是当钟声响起来,更是声音远播,令人肃穆.再有较深印象的,就是它的图书馆了,从外观看,就是一座教堂,进去发现,宛若一所由教堂改建的图书馆,各类的阅览室、藏书室,都以教堂内部的布局设计,反倒显得别致.据说,把图书馆设计成教堂式样,其用意是告诉世人,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教堂)”.里面只有悄然的脚步声和书页翻动的声音,一派静穆.在总借书处,有一华人模样的女孩值守,上去一问,原是从中国台湾来的,在耶鲁读本科,暑期在图书馆打工.记得在纽约时代广场,进一家快餐店就餐,就遇到两位华裔女孩在里面打工,问起来,还在读高中.在我们学习的中康大,也遇到一位自福建来美的高中生,暑期到大学来作社会调查,我们还在上课,就和她的美国同学闯进教室,问这问那,很大胆的样子.而在一种宗教氛围笼罩下的耶鲁,很少有喧闹的场面.只有在节日和有重要赛事的时候,学生们才一改沉静,小城纽黑文才热闹起来.
  耶鲁校园里,立着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的雕像,雕像的基座上刻着他的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他是耶鲁1773级的学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深入英军防线搜集情报时被捕,并被处以绞刑.我在康州学习期间,当地的《哈特福德报》曾在头版突出报道了他的史迹又有新发现的新闻.
  耶鲁图书馆正门上方的石墙上,镶满了各种文字,其中有一块像中国古砖样子,刻的是古汉字.早在1847年,即清朝道光二十六年,一个未满19岁的中国长辫子青年,就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求学.3年后,这位青年考入耶鲁大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留学生,他的名字叫容闳.回国后,他极力主张和促成清政府向美国派遣幼童留学,1872年至1875年,先后有120名幼童生到美国留学,后来不少成了中国的栋梁之才,被称为“出类拔萃之辈”.如今,容闳的画像,挂在了耶鲁大学的名人堂,与几位美国总统校友画像并列在一起.
  耶鲁选择了纽黑文,有人说是遗憾,有人说是幸运,谁知道呢.我在想,大学与城市,有如水和油,合在一起.浮在表面的,是轻飘飘的、容易挥发的政治、经济、社会之“油”;沉静在下面的,是淡淡的文化之水、文明之水,历久弥坚,愈远愈醇.正所谓:朝代有更替,时代在变幻,文化永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