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忠言逆耳利于行 小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4 20:27:44
忠言逆耳利于行 小故事
忠言逆耳利于行 小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为什么唐太宗会把魏征当作自己的镜子呢?这是有原因的.
魏征出身卑微,少年时孤苦贫困,曾经出家做过道士.他喜欢读书,用心钻研古籍,学识非常丰富.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后来,他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后来,唐高祖的二儿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
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
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从心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唐太宗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有一次,唐太宗违犯他制定的18岁成年男子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军.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力反对,唐太宗十分生气,派人把他叫来,大加训斥.
魏征毫不畏惧,他十分严肃地进谏说:“您现在把强壮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田由谁来种?工由谁来做?您常常讲,我当国君,首先要讲信用,可是国家的法律明明规定,男丁中的强壮者才需要服兵役,您为什么不遵守呢?您这样做,在老百姓面前不是失去信用了吗?”
魏征的这一番话,把唐太宗一肚子的火气浇灭了.他心悦诚服地对魏征说:“先生真是我和国家的一面镜子啊!我原先以为你太固执,不通情理,现在听了你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政令前后不一,百姓不知所措,国家是无法治理得好的.”于是,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止征召中男服役,还奖赏了魏征.
敢于直言劝谏的魏征不仅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成了以后历朝官员效法的楷模.
再问: 有没有短一点的? 最好在300字左右的
再答: 公元前207 年,刘邦攻占咸阳后,进秦宫察看。秦宫内宝物无数,美女如云,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新奇与满足,产生了想好好地享用这一切的念头。樊哙是刘邦的部下,他看出刘邦的心思,就问他是要做一个富豪,还是要统领天下。刘邦说:“当然是统领天下。”樊哙说:“秦宫里珍宝无数,美女众多,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请速返回灞上,千万不能留在宫中。”刘邦根本听不进樊哙所言。谋士张良知道后,对刘邦说:“秦王昏庸无道,百姓才起来造反,您才得到了这一切。您替天下百姓除掉暴君,更应该维护形象,节俭度日。现在刚到秦宫就想享乐,怎么能行呢?忠诚正直的话不顺耳,但对行动有利(就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好药一般都很苦,但却能治病。望主公听从樊哙之言!”刘邦心想,拥有天下之后,美女、富贵迟早都会享受得到,于是听从了樊哙、张良的劝告,马上下令封库,关上宫门,返回灞上。
再问: 谢谢啦
再答: 那就及时采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