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秦汉 季布秦汉时季布是因何而死的?具体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6 02:43:44
秦汉 季布
秦汉时季布是因何而死的?具体点.
秦汉 季布秦汉时季布是因何而死的?具体点.
季布是一位军人,初事项羽,行军打仗应该也是一员猛将,据《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记载,他”数窘汉王”,让刘邦也有几次吃不消.刘邦气狭记仇,项王自刎,大局已定,他也不忘报那困窘之仇,用千金揖拿季布,还颁布了一道残酷的号令,”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实行连坐法.面对这种喘气都得窥察有无专探的局面,季布这位也身经百战的军人最终竟以一种很卑贱的方法活了下来,就是髡钳为奴,在几位游侠的周旋帮助下,最终得以被刘邦赦免.其实以前读《史记》这一节的时侯也没多想,今天重读一遍总觉得不对劲,司马迁给的理由和评价是”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细想想,这好像不是在说季布,倒像在为自己宽解,是拿别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也算同病相连.一个是髡钳为奴,一个是宫刑掌史,都有过最屈辱的历史,但司马迁确真是”自负其材”,留得残身欲骋其未展之能,所以遇到季布这位也是显赫一时的猛将同样得低腰苟且求活,他是深有感慨,一番爱其不死之志,这可以理解.但若真把这个理由放在季布,我甚觉不妥,有拔高之嫌.我认为季布宁辱身而不慷慨的真正原因在于:惧死.
首先,季布和司马迁二者相较虽然都有过难堪的历史,但同象不同质.司马迁是他刑,是有着君要臣割臣不得不割的迫不得已,而季布是自刑,是有为求命而决定佯罪为奴的自我求安心态.二者有着不可拒绝和可以拒绝的截然不同的命运选择.
其次,从季布的出身来看,他应该是草莽之人,或者市井之民,或者草野百姓,不会出身豪门.当然,这从项刘二人的出身也大概猜得出来部下们的所属阶层.这样,季布的惧死心态也有了它的社会根源和阶级烙印.他没有从圣贤书中来,有着小民的求安心理,大义在生存面前会显得卑微或退而其次,韩信当年不就是为了免受市井流氓的一顿毒打而甘受跨下之辱之吗?怕打都尚且如此,何况面临生死.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所有小民都是这样的.
第三,季布做为一位有一定官阶的军人,也经历过了战场的生生死死,他应该明白,作为军人,战场就是他们的墓地,死对于军人而言已不是什么可保守的密不可泄的珍品,这应该是军人引以为傲的至上尊严,甚至你的军装也代表你,是不容践踏的,何况自身的傲气.但季布却并不是这样,他自愿受了髡刑和钳刑,还做了奴仆,在那个时代,奴仆就是商品,不被属群于人,可见这尊严低下到了什么程度,而这季布居然可以接受.倘若他领率一批残部,落草为寇或隐姓埋名,以期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也算是有余志,可偏偏他一人是东躲西藏,而且,在那种时局之下,大鼎已定,他也是明知再起无望的,而且他还是全国通缉犯,一旦被抓也是必死无疑,倘要死,横竖这样死了也算有尊严,死也死得个意气风发,可要活的话除非是苟活了,因为刘邦是不会放过他的.最后这位一诺千金的季布还是选择了后者,也算他好运,或者也是平日里结交了能人,在周氏和朱家帮助之下,通过汝阴侯夏侯婴说情,刘邦对他是网开一面了.
可见,季布并非司马迁所誉,他的一切行为也不过是为了逃生,真正是他的惧死心态在驱使.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