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1. “大马哈鱼”在我国原产于 ( )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7 12:05:42
1. “大马哈鱼”在我国原产于 ( )
1. “大马哈鱼”在我国原产于什么地方!
1. “大马哈鱼”在我国原产于 ( )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大麻哈鱼为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原栖息于太平洋北部,在海洋里生活了3-5年后(通常4龄达性成熟)才在夏季或秋季成群结队进入黑龙江作生殖洄游,根据溯河时间可分为两个生物群,夏型和秋型;上溯进入中国境内的仅为秋型.大部分在下游产卵,到达上游产卵的仅为少数.它们沿江而上,日夜兼程,不辞辛劳,每昼夜可前进30-35公里,不管是遇到浅滩峡谷还是急流瀑布,都不退却,冲过重重阻扰,直到目的地.成鱼进入淡水生殖期间后便不摄食.大麻哈鱼对产卵场的条件要求很严,环境要僻静,水质澄清,水流较急,水温5-7℃,底质为砂砾地.产卵期为10下旬至11月中旬.产卵前雄鱼用尾鳍拍打砂砾,借水流的冲击,形成一个直径为100厘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圆坑,称为“卧子”;雌鱼产卵于卧子内,同时雄鱼射出精液.雌鱼并以尾鳍反复拨动砂砾,将卵埋好.产卵后雌雄鱼长期徘徊于产卵场周围.它们由于经过长途而艰辛的洄游,洄游其间又不再进食,加之筑“卧子”产卵,体力消耗殆尽,产卵后的大麻哈鱼,体色黑暗,体质消瘦,遍体是伤,已经失去食用价值.因此产卵后7-14天即死亡,艰苦地完成了繁衍后代的任务.终生只繁殖一次,坏卵量在4000粒以上.受精卵孵化出的仔鱼喜欢潜伏在石砾间黑暗的地方,长至50毫米左右,便开始降河下海,沿途摄食小型浮游生物或死去的母体;到达海口时,逗留一段时间,即向远岸迁移;到达性成熟时再归入淡水河川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大麻哈鱼为凶猛性的肉食性鱼类,幼鱼时吃底栖生物和水生昆虫,在海洋中主要以玉筋鱼和鲱等小型鱼类为食. 大麻哈鱼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正象黑龙江渔民所说:“海里生,江里死”.大麻哈鱼是一种海河洄游性鱼类,它栖息于北太平洋肥育、生长.当它达到性成熟时,为了繁殖后代,一定要历尽千辛万苦,进入江河,上溯到产卵场生殖.在我国江河中产卵的大麻哈鱼,每年秋季(9-10月)来临时,成群结队渡过鄂霍次克海,绕过库页岛,溯黑龙江而上,日夜兼程,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不断前进,每昼夜前行30-35公里,不管是遇到浅滩峡谷或急流瀑布,它从不退却,冲过重重阻挠和越过层层障碍,直至游到目的地,找到合适的产卵场所.大麻哈鱼在前进中为了越过瀑布或障碍物时,以其尾部竭力击水,借高速游泳而向前上方斜跃出水面,跳往空中高可达2-2.5米.由于它善于跳跃,古拉丁文名取Salire,即跳跃之意,并沿化为英语Salmon. 大麻哈鱼经过长途跋涉,且在洄游时不摄食,依靠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因而长途旅行,忍饥挨饿和生殖期间体力的消耗,大多数亲鱼瘦弱而多伤病,尤其是雄鱼,更是体力消耗殆尽.因此生殖后不久,雄亲鱼便相继死无,完成了它毕生繁衍后代的任务.大部分雌鱼仍然返回海洋,得到丰富的食物,恢复常态.而受精卵经2个月的发育孵化,仔鱼潜伏在石砾间黑暗处,待翌年4月开江后,幼鱼已长至500毫米左右便开始降河下海,先在沿海逗留一段时间后再向外海迁移.待长成性成熟后再返回出生地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 [编辑本段]【产地、产季】 洄游进入我国黑龙江、图们江等水系,乌苏里江较多,9~11月份为生产旺季.乌苏里江盛产大马哈、鲤、鲢、鳜、鲫等鱼,是中国最大的大马哈鱼产区.大力加湖上通浓江,下联黑龙江,水产资源丰富,县境荒地多,土质肥沃,适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和谷子,现已开垦5万公顷,仍有近27万公顷宜农荒地可供开垦.抚远镇位于黑龙江畔抚远山麓,依山临江,景色壮丽,形势险要,为重要边城.城东城子山有辽金“莽古塔”古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麻哈鱼分布在北太平洋的东、西两岸.我国以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为最多,图们江、珲春河、密江、绥芬河、嫩江、牡丹江以及台湾省的大甲溪也有分布.其捕捞季节为9-10月份,鱼群体长一般为53-81厘米,重为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左右.我国江河的大麻哈鱼有3种:普通大麻哈鱼(O.keta)、马苏大麻哈鱼(O.masou)和驼背大麻哈鱼(O.gorbuscha). [编辑本段]【价值】 大麻哈鱼是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体大肥壮,肉味鲜美,可鲜食,也可胶制、熏制,加工罐头,都有待殊风味.盐渍鱼卵即有名的“红色籽”,营养价值很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在我国,大麻哈鱼为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 Chum salmon,由辽宁、黑龙江输往:日本. 大麻哈鱼不仅是黑龙江省的大型珍贵特产鱼类,也是我国淡水名贵鱼类之一.其肉质细腻,呈红色,味鲜美,脂肪含量极为丰富,营养价值相当高.含蛋白质为14.9-17.5%,脂肪为8.7-17.8%,水分为61.4%,每100克含有1384卡热量,钙50毫克,磷153毫克,铁1.9毫克.此外,还含有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其卵晶莹透亮,粒粒如珍珠,富含磷酸盐、钙质及维生素A、D,被公认为宴席珍膳.将其盐渍成“大麻哈鱼籽”,便是闻名于国际市场的“红鱼籽”,极受欧美各国大众的欢迎.居住在黑龙江省的赫哲族人还用大麻哈鱼皮制革,做成皮衣服、长拉靴、烟包和钱包等.大麻哈鱼的肉、肝、精巢和头,均有药用价值.其肉有补虚劳、健脾胃、暖胃和中之功效,可以治疗水肿、消瘦、消化不良、膨闷胀饱、呕吐酸水、抽搐、肿疮等症.鱼肝可提制鱼肝油.精巢可提制鱼精蛋白和配制成多种鱼精蛋白制剂,适应治疗过量注射肝素所引起的反应;它对某些出血症(如上消化道急性出血、肺咳血等)也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编辑本段]【传说】 相传唐王东征时来到黑龙江边,正逢白露时节,被敌人围困,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正当唐王一筹莫展之时,一大臣奏道:“何不奏请玉皇大帝,向东海龙王借鱼救饥?”玉帝便令东海龙王派一条黑龙带领鲑鱼前来镇守这条江,人马得到鱼吃,力量倍增,大获全胜.马原来是不吃鱼的,自此马便开始吃鱼了,但也只是吃鲑鱼.所以便把鲑鱼叫作“大马鱼”.许多年后,又是白露时节,有一个叫什尔大如的部落首领所率人马被敌人追到乌苏里江边,前无进路,后有追兵,粮草又断,十分危机,此时一谋士便向什尔大如献策言道:“何不仿照唐王东征时向东海龙王借鱼以解燃眉?”黑龙闻知,复率鲑鱼来到乌苏里江边,什尔大如得救,便率部在沿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定居下来,这些人的后代,便是今天的赫哲人,所以每到白露前后,便有大批的鲑鱼来到黑乌两江.赫哲人称“大马鱼”为“达乌依玛哈”,后经演变,就把鲑鱼叫做“大麻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