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蝙蝠与马和狗同属一个祖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08:27:27
蝙蝠与马和狗同属一个祖先?
蝙蝠与马和狗同属一个祖先?
哺乳动物起源和中生代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新生代的统治者,但是哺乳动物的历史远不局限在新生代,在中生代早期就已经出现,而其起源更可追溯到古生代后期爬行动物刚出现的时期.

第一批爬行动物出现在古生代的石炭纪,这批爬行动物已经表现出了三个不同的进化方向,其中下孔类这一支向着哺乳动物的方向发展,又被称为似哺乳爬行动物.早期的下龙类为盘龙类,其中原始的Ophiacodon(蛇齿龙,右图)保留了很多的原始特征,在二叠纪早期,盘龙分化出以Dimetrodon(异齿龙,左图)为代表的肉食性的Sphenacodontia(楔齿龙)和植食性的Edaphosauria(基龙)两支,这二者虽然食性不同,但有不少共同点,二者体型都比较大,长达三米.二者最重要的共同特征是背上都有巨大的"帆".关于"帆"作用,有人推测可能与调节体温有关.基龙类没有留下后代,楔齿龙类则进化出了进步的下孔类-兽孔类.
早期的兽孔类与楔齿龙类非常相似,而晚期的一些进步的兽孔类则与哺乳动物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兽孔类从早期的始巨鳄起,到二叠纪晚期就迅速分化出以肉食为主的兽齿类(有些晚期种类是植食性的)和植食的缺齿类.在古生代二叠纪晚期地球上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时,兽孔类也有不少种类灭绝,但在中生代三叠纪早期,兽孔类又繁盛起来.二叠纪晚期到三叠纪早期的兽孔类种类众多,分布广泛,而且占据从肉食到植食的不同生态位,可以说是大地的主宰.二叠纪的Moschops和三叠纪的Dinodontosaurus都体大如河马,是当时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之一.水龙兽Lystrosaurus则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动物,在很多大陆都有发现,被当做是大陆漂移的证据.兽齿类以犬颌兽Cynodont(右图)为代表是兽孔类中最重要的类群,是哺乳动物的祖先.兽齿类和哺乳动物一样有了牙齿的分化,并且可能已经身披毛发,是恒温动物了.三叠纪晚期到侏罗纪初期的一些兽齿类如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ids(包括我国的卞氏兽Bienotherium)和鼬龙类Ictidosauria等与哺乳动物非常相似.三列齿兽是进步的植食性兽齿类,曾经被当做是哺乳动物中的多瘤齿兽,新近也有人将其列为原始哺乳动物的旁支.鼬龙是小型的肉食动物,是最进步的兽齿类,正处在爬行类和哺乳类的分界线上.三列齿兽和鼬龙等出现的太晚,当时已经有真正的哺乳动物出现了,所以它们不可能是哺乳动物的祖先,哺乳动物的祖先应该是更早期的一些兽齿类.在三叠纪时,另一类爬行动物-双孔类的初龙类兴起,初龙的兴起可能对下孔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下孔类完成了对哺乳动物的进化的时候,初龙类中进步的恐龙类已经取得了优势地位,下孔类则迅速衰落,只有少数种类残存到侏罗纪,而下孔类的后代哺乳动物,在恐龙的统治下继续生存了一亿多年,并熬过了中生代白垩纪末的大灭绝,在恐龙灭绝后重新繁盛,成为新生代的统治者.
哺乳最早出现在三叠纪末到侏罗纪初,最早的哺乳动物是属于原兽亚目(过去单列为始兽亚目)的卵生食虫动物,如英国和我国的摩根锥齿兽Morganucodon,我国的中国锥齿兽Sinoconodon等,新近有人将这些最早的哺乳动物从哺乳纲排除出去,作为进化上的旁支.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后不久,兽亚目的早期成员和植食的原兽类(过去单列为异兽亚目)也开始出现.中生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在整个恐龙统治大地的一亿多年时间内,哺乳动物一直是不很起眼的小型动物,直到中生代结束时也没有一种体型超过兔子的大小.植食的原兽类即多瘤齿兽类Multituberculata(左图)是最成功的早期哺乳动物,特征和习性类似啮齿类,可能多数穴居,而一些种类可能树栖.在白垩纪的蒙古,80%的哺乳动物都属于多瘤齿兽类,而在中生代结束的时候,多瘤齿兽类依然残存下来,直到渐新世才由于啮齿类竞争等原因而完全灭绝,其生存的时间达到1.3亿年之久.
早期的兽亚纲包括对齿兽目、完兽目和蜀兽目等,这些早期的兽亚目成员可能已经是胎生的哺乳动物,其繁殖习性可能类似现代的有袋类,但它们比有袋类更加原始,尚保留一些进步爬行动物的特征.其中对齿兽目和完兽目代表最原始的兽亚纲成员,并入祖兽下纲,蜀兽以我国四川侏罗纪的蜀兽为代表,是一个独特的类群,单列为阴兽下纲.兽亚目的现存代表后兽下纲(有袋类)和真兽下纲(有胎盘类)均出现于白垩纪,早期的有袋类为类似现在美洲的负鼠的小型食虫性动物,化石发现的不多,但在史前的分布远比现代广泛.最早的有袋类化石发现于北美洲,在白垩纪可能在北方大陆各地都有分布,但是后来则在北方大陆,直到南北美洲再次相连后真正的负鼠才再次进入北美洲.最早的真兽类是些于现在的食虫目非常类似的动物,过去曾列为食虫目的一个类群,称为原真兽类.原真兽类现在已经不属于食虫目,成为一些早期真兽类的泛称,可能包括其它各类真兽的祖先.在恐龙灭绝后,真兽类在大部分地区进化迅速,到始新世就已经达到全面繁盛,陆地上再次出现仅次于大型恐龙的巨兽,并且已经开始向海洋和天空进军了,其中在海洋中产生了历史上最巨大的动物.后兽在北方大陆没落,而在大洋洲和南美洲等南方大陆则取得优势,和其它地区的真兽类平行进化.
早期新生代哺乳动物
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统治大地的时代,在进入新生代后不久,哺乳动物就迅速分化.新生代的第三纪可以分为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两段时期,老第三纪包括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新第三纪包括中新世和上新世.哺乳动物中除了少数的目在中生代就已经出现外,其余各目都是在老第三纪出现的,其中始新世可以说是早期哺乳动物的全盛时期,此时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的目比任何其它时期都多,而不少早期的目只生活于老第三纪,生活于新第三纪的各目中除少数外都是现代尚未灭绝的目.
新生代初期诞生的哺乳动物中最重要的是踝节目Condylatha.踝节目可能直接起源于原真兽类,是有蹄类中最原始,最一般化的类群,其中包括很多其它动物类群的祖先,其中多数为植食性或杂食性,也有一些为肉食性.踝节目中最早的代表时出现于古新世早期的熊犬科.熊犬是最早最原始的踝节类,为小型杂食动物,原本置于肉齿目Creodon(古食肉目),后改置于踝节目,并认为很可能是其它有蹄类的祖先类型.最著名的踝节目动物为中兽科,中兽科与熊犬科一样原本置于肉齿目而后改置于踝节目,也有人将中兽从踝节目分出而单置一目.中兽可能是鲸类的祖先或者和鲸类有共同祖先,与偶蹄类也可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其中有些种类的体型非常巨大,如安氏中兽(右图)是陆地上生存过的体型最大的肉食哺乳动物.我国的中兽化石非常丰富.其它的踝节目动物包括伪齿兽科、豕齿兽科、新月兽科、褶边兽科和双阱兽科,多是些植食性动物,其中可能包括后期所有有蹄类的祖先,也有人将踝节目拆散而将不同有蹄类的祖先类型归入不同的类别.
钝脚目Pantodont和恐角目Dinocerate为另外两类早期的原始有蹄类,主要分布于北方大陆,是比较占优势的早期有蹄类,二者均有比较发达的犬齿.钝脚目又称全齿目,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古新世的早期代表如阶齿兽体型较小,而始新世的晚期代表冠齿兽体型粗壮,犬齿大而锋利.恐角目以晚期的代表犹他兽(左图)最为著名,相貌奇特,头上有6个角,嘴里则有匕首状的犬齿.北方大陆的早期植食性动物还包括裂齿目Trillodont和纽齿目Taeniodont等.裂齿目如我国的罗佛寨兽,是一类原始的植食有蹄类,但是无蹄而具爪,口中最大的齿不是犬齿而是门齿,大小似熊.裂齿目可能起源于踝节目并和钝脚目有一定亲缘关系.纽齿目如笔齿兽,也是一类原始而独特的北方早期植食性动物,大小似猪,身体粗壮而四肢短小,前肢长于后肢,犬齿和门齿均长,臼齿宽阔而高冠.裂齿目和纽齿目可能都是适应挖掘生活的植食性动物,挖掘植物的根为食.南美洲由于长期和其它大陆隔离而进化出了一些原始而独特的有蹄类,被称作南美有蹄类.这些有蹄类中有些和其它大陆的早期蹄类一起在老第三纪结束前就已经灭绝,有些则延续到进步的有蹄类进入南美洲以后.踝节目等北方大陆的早期有蹄类以及南美有蹄类被统称为古有蹄类,其中除了一些南美有蹄类外,多数渐新世之前就已经灭绝.

南美有蹄类中最重要的类群是南方有蹄目Notougulate,南方有蹄目出现于古新世早期,到更新时才灭绝,包括了南美洲半数以上的有蹄类,其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其中以大小似犀牛的晚期代表箭齿兽最为著名.在北美洲和亚洲一些地区生活着一些和南美有蹄类类似的动物,曾经被归入南美有蹄目,后来被单列为北柱兽目.另外一类人们比较熟悉的南美有蹄类是出现于古新世的滑距骨类,又可分为两支,一支形态似马,以原马型兽为代表,于上新世灭绝,可能其灭绝与真正的马类达到南美洲有关;另一支形态似羊驼,以后弓兽(左图)为代表.后弓兽四肢和颈部均长,可能还有个可以伸缩的鼻子,一直生存到更新世.南美洲还有两类可能有长鼻子的动物,一类是闪兽目,生存于渐新世和中新世,大小如犀牛,上颌短而有一对“象牙”,下颌则比较长;另一类是焦兽目,焦兽因发现于古火山灰中而得名,体型很象乳齿象,但是有6颗“象牙”,生存于渐新世.与焦兽同时的还有一类异蹄目,只有一个属为代表. 南美有蹄类都是比较原始的类型,在南北美洲重新相连后,更加进步的大型哺乳动物从北美洲涌入,南美有蹄类则全部灭亡,现在南美洲的有蹄类则是和其他大陆一样以奇蹄目和偶蹄目为主.
第三纪早期的哺乳动物中除了各种原始的有蹄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肉齿目了,肉齿目又译为古食肉目,曾经被当作是食肉目的祖先,而现在认为肉齿目虽然和食肉目可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并非肉食目的祖先.肉齿目在白垩纪就已经出现,在古新世和始新世比较繁盛,有些成员如鬣齿兽(右图)则一直生存在中新世,其早期的成员和食虫类非常相似,而后期则有些种类体大如熊.肉齿目的成员在过去和后来有较大的变化,过去曾属于肉齿目的熊犬和中兽被划入踝节目,细齿兽类现在被归入食肉目,而过去属于食虫类的三角齿兽类则被划入了肉齿目,在现在,分类则又有一些新的调整.肉齿目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洲,曾经和早期的食肉目共同生存一段时间,在食肉目开始繁盛后,肉齿目逐渐灭绝.
从白垩几晚期到新生代早期还有其它一些小型的目,如兽目和近猴目等,它们多为小型的食虫性动物,特征原始,或多或少有些接近现代的树鼩.兽目是亚洲特有的一类早期真兽,在白垩纪已经出现,一直生存到渐新世.兽的分类地位曾经有较大的争议,早期认为兽可能和树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和食虫目与灵长目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后认为兽应自成以独立的目.兽目可能是啮齿目和兔型目的祖先或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较新的分类将兽目、啮齿目、兔型目以及从食虫目分出的跳鼩目归为同一个总目.近猴目(右图)与树鼩非常接近,和树鼩一样,曾经被归入灵长目,作为灵长目最原始的代表,现在则和树鼩分别列为与灵长目有一定关系的独立的目.近猴、树鼩和灵长目被置于同一个总目,这个总目还包括鼯猴和蝙蝠.这样,真兽类除了类似食虫目的原始类型外,可以分成四个大的支系,类似啮齿目成员的代表以小型植食性动物为主的支系;以灵长目和蝙蝠尾代表的以树栖为主的支系;以肉齿目和食肉目为代表的以肉食性为主的支系和由各种有蹄类组成的以大型植食性动物为主的支系.其中以啮齿目这个支系种类最多,而有蹄类这个支系最具多样性,拥有最多的目,并且还包括鲸类等与典型有蹄类显著不同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