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板块运动的特点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海路的变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5 16:53:57
中板块运动的特点是?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海路的变迁
中板块运动的特点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海路的变迁
七年级讲海陆变迁主要是用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在1915年写出了《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较完整地提出了这一学说,提出今天所知的南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是由大约3亿年前一块“超级大陆”分裂,经过漫长岁月的移动最终形成的.
2.海底扩张学说: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海洋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地球科学家们开始了对海洋盆地以及洋底岩石学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揭示出洋底的基本面貌.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以地幔对流说为基础,认为地球内部的地幔物质在大洋中部上涌,向两边溢流,并推开旧有的洋底物质,逐渐向两侧对称地扩张,形成新的洋底.
3.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勒皮雄等人把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概念发展成为著名的“板块构造说”.基本观点是: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许多板块,岩石圈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滑动的,岩石圈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作用.
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版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分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是板块的张裂区,往往形成裂谷和新的海洋.如:欧洲和北美距离日益扩大原因是北大西洋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版块的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小板块之间的张裂;消亡边界是板块的碰撞挤压区,往往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和岛弧链.如: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内部造成的,而从千岛群岛经日本、琉球到菲律宾群岛的大岛弧链则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总之,地表面貌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七年级主要强调内力作用,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一方面要注重知识能力的识记与提升,另一方面还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兴趣,家长和老师就不用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