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我要的是苏教版的语文,物理的如果有的话,我在加50分给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8 00:16:50
我要的是苏教版的语文,物理的如果有的话,我在加50分给你
我要的是苏教版的语文,物理的如果有的话,我在加50分给你
练习一
1.(横着)wang xu sui hui chi jie lv ni dang
2.(横着)
亵渎
桑梓
腻烦
喑哑
恣睢
阔绰
=
羸弱
籍贯
缄默
鞭挞
地窖
3(横着)
zhān 改为 diàn
wāi 改为 jí
chēng 改为 chēn
zuó 改为 zhuó
4.(横着)("--"表示“改为”)
声--生
接--截
挡--当
烂--滥
常--长
证--征
雀--鹊
汇--会
抱--暴
把那个绞丝旁一个出(不懂什么字0- -)--拙
斜--邪
粼--鳞
齐--其
利--厉
合--和
茶--荼
手--首
厉--励
题--提
败--拜
5.A
6.C
7.A
8.
①可见,如果一个人能"知耻"善改,不仅不会被别人鄙视,反而更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赖.
②反之,有错不改或坚持错误,那才会真正降低自己的威信.
9.略(造句~自己做吧)
10.国务院发布中国自然灾害和救灾工作等举行发布会
练习二:(P.3~P.5)
1.D
2.C
3.B
4.C
5.C
6.
1.可以攻玉
2.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3.在河之洲;君子好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千数万树梨花开
8.为伊消得人憔悴
1.禅房花木深
2.却话巴山夜雨时
3.无可奈何花落去
4.乱花渐欲迷人眼
5.万里赴戎机
6.落花时节又逢君
7.各领风骚数百年
8.忽如一夜春风来
9.会当凌绝顶
10.江入大荒流
11.山重水复疑无路
12.晴川历历汉阳树
13.春蚕到死丝方尽
14.天涯若比邻
15.长河落日圆
16.山河破碎风飘絮
17.勿以善小而不为
18.西北望,射天狼
19.一任群芳妒
20.沾衣欲湿杏花雨
8.B
9.10 有问题.所以删了
语文练习三:(P.5~P.11)
一.
第1句; "被"通"披"; 披着,穿
第6句; "具"通"俱"; 都
第7句; "反"通"返"; 返回
第9句; "?"(第4个字,打不出)通"谪"; 发配
二.
今义:新鲜,美丽 古义:鲜嫩;美丽
今义:往来通达 古义:交错相
今义:通常 古义:到处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 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义:只;仅 古义:只是
今义:文章 古义:做文章
三.略
四.
×
×

×

×
五.
老骥伏枥;龟虽寿
君子好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李白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天池水浮光跃金
七.
(一)
1.
地利不如人和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A、B
3.施行仁政的人
君子
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人物:刘邦
事件:入咸阳,颁布"约法三章",大获民心.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6.让天下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
7.唐太宗采纳魏征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二)(三)是图片、、、所以不好意思了.(四)(五)有问题.
八.1.草芽、白雪;热切盼春
2."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
3.3421
P18:遗言 格言 序言 谏言 狂言 良言 诺言 婉言 吉言 真言 预言
誓言 怨言 谎言 胡言 谣言 留言 谗言
P23: 希望说:人生是对明天的无限憧憬.
勤劳说: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那头牛.
幸福说:人生就是一桌供人享受的佳餐.
挫折说:人生是永远也迈不过去的太行山.
下面今年的全部 阅读短文
p11空山
1、可从以下两点理(1)前人去,山中空,只有遗迹;(2)后人来,心中“空”,一片迷茫.
2、这个“密”是指上文作者暗暗吃惊的疑问:“天下这么大,一些不知姓名的人们为何要把家园建在这深山一隅?他们是在什么时候筑起了这深山里的巨石阵、金字塔以及万里长城?只为了争得几把谷米,他们在这层层叠叠的石墙里耗费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和生命……”
3、从虚、实两方面写景.好处:虚实相生,既表现了作者对眼前此景强烈的好奇心,更衬托出此山的空荒.
4、这句话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秋茅”实际上就是指大自然,“小径”“足迹”“故事”实际上就是指人类的文明.大自然是客观地运动发展着的,它让人类许多文明成为难解之谜.(意对即可)
5、营造朦胧氛围;抒发迷茫情思.
6、此答案是开放性的,言之有理即可.
p13城市农夫
1. 不好.理由是:文章写了舅舅以及像舅舅一样的农民在城市这块“庄稼地”上的生活,用“城市农夫”这个题目就把城市和农民联系在一起了.这个标题比“我的舅舅”更贴切.(意对即可)
好.理由是:可以把舅舅看作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的代表,用“我的舅舅”为标题,更为亲切.(意对即可)
2.《背影》中家境的艰难,父亲尽心尽力支撑家庭以及对子女的关爱引发孩子们想到自己的父亲.(意对即可)
3.(1)每月收获近千元的现钞;使孩子在知识面前拥有尊严;使他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一些.(意对即可)
(2)繁华似锦的城市
4不矛盾.两句话分别写舅舅的收入高低,比较参照的对象不同.(1)句说舅舅的收入可观,是相对于舅舅在农村的收入以及在城里打工的“汗水”成本而言;句说舅舅的收入低,是相对于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而言.(意对即可)
5 C
6.示例:(1)舅舅流下了自豪(骄傲)的泪水,因为他从这些孩子身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也是爱父母,有志气的.(2)舅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农民工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尊重.(意思符合情境即可)
p14母亲的目光
1.(找不到,自己写吧..)
2.母亲默默的看我,我却不理解,很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
3.你躺在母亲的爱抚里,你是幸福的;母亲欣赏并爱抚着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意思对即可)
4.①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②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③理解并珍惜亲情(答两点即可)
p16落花枝头
1. 这样写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热烈、鲜艳、红火的开放盛况. 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2. 略
3.(1)它为花蕊挡风遮雨;(2)它不留恋枝头的繁华,也不夸耀自己的功绩;(3)它落而无憾,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
4. 例:大雪整整下了一夜,那落光了叶子的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也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p18
1.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理由:略
2.不管身处何种环境、地位如何卑微,都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自惭形秽
3.虔诚、尊敬——嫉妒——自卑、伤感——自信、自强
4.文章主旨是不管身处何种环境、地位如何卑微,都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自惭形秽,而应像小草那样坦然、快乐地生活.文中对小草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极为细致,手法多样,形神兼备,特点鲜明.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小草虽纤细、柔弱、不受重视,却依然能昂然立着、怡然挺立、安然生活的特点,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p18纳米卫星
1.(1)成本低(造价低);(2)研制周期短;(3)不仅节约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节约空间轨道;(4)可以发挥群体优势
2,原句好.因为原句中“仅仅”一词更进一步强调了研制一颗纳米卫星的时间短.
3.“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作用:将纳米卫星与生活中常见的麻雀作比较,直观形象地说明纳米卫星体积很小
4.为什么科学家想把卫星做得这么小呢?
5.①利用卫星观测天气情况;②利用卫星转播电视节目;⑧利用卫星航天育种.
p20
1.B
2. C
3.突然间释放的巨大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扳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较大;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
p21鸟巢的建筑
1.洞穴巢 屋宇巢 编织巢
2.编织巢
3.“主要”表明“这种巢”绝大多数由大型鸟类所为,但不排除少数玲球小鸟“也在地面营巢”.用“主要”一词体现了语言表述的准确和严密(起到了准确严密的修饰限制作用).
4. 鸣禽是长子鸣啭,巧于营巢的雀形目鸟类.(或:鸣禽是雀形目鸟类,它们长子鸣啭,巧于营巢.)
5.在寒冷的冬天,鸟巢像人类的“家”(或:星罗棋布的鸟巢,或:鸟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道温暖而平安的风景.
6.开放性答案,就“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爱护鸟类动物”诸方面之一谈感想均可.
p22海底也有淡水
1.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说明了海底有淡水且数量惊人、海底淡水的两种类型、海底淡水来源理论、海底淡水开发前景等内容.(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2.陆地含水构造延伸到离岸不远的海底含水构造.地下水出水口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很大.地下水向上喷涌,形成海底喷泉.(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3,示例 渗透理论;降水(雨雪)渗入地下形成蓄水层并流入海底
岩浆理论:地底放气带释放出氧气和氧气并相互结合
沉降理论:沉积物中水分被重力挤出后带入地层深处 (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4.示例 建厂及钻探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要适度开发,不可过量开采;注意避免对淡水区附近的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p24挫折是一种有益的收获
1、挫折是一种有益的收获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挫折会使你奋起,这是因为挫折的压力会激起你不服输的动力.或:挫折会使你振奋精神,这是因为你能经受考验,得到锻炼,从而积累经验教训,重新鼓起勇气再接再厉,变困难为顺利,变挫折为成功
4、略
p25习惯成自然
1.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2.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3.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4.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5.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p26百色
1.抱怨不如改变
2.本文先进行事例论证,然后再进行道理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对于给我们制造麻烦的人和事,不要一味地抱怨,应该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
3.开放性题目,说话注意身份并能运用本文的观点即可.示例:王明,别抱怨你妈妈,她也是为你好.我想,只要你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提高学习效率,让妈妈看到你的进步,她一定会放心的!
p27跨越苦难
1.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
2.比喻论证
3.证明了“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厚迷人的财富”这一道理.或证明了接受并战胜苦难,就会走向成功这一道理.
例1:巴尔扎克废寝忘食著成《人间喜剧》.
例2:爱迪生历尽艰辛发明了电灯
4.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将人生比做爬山,在旅途中定会有艰难险阻,不可能一帆风顺,论述了在困难面前要极取经验与教训,接受挑战,磨炼意志,从而增强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走向成功.
5.略
你要的是这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