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仿照带套袖的孙犁写一篇以小见大的作文,不行出个题目也行啊,要新颖点,好写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4 03:14:49
仿照带套袖的孙犁写一篇以小见大的作文,不行出个题目也行啊,要新颖点,好写的
带套袖的孙犁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有一次徐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的书.”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直到1979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李克明陪同,我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还被一户人家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他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声音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他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者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自己挺看重,拿给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暗暗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做了转载.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的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做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上摊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孙犁说他珍惜纸张,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仿照带套袖的孙犁写一篇以小见大的作文,不行出个题目也行啊,要新颖点,好写的
那株松柏. tips"写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突出它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