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书与人的随想》赏析..速度, 速度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2 12:07:04
《书与人的随想》赏析..速度, 速度
《书与人的随想》赏析..速度, 速度
找到一篇与朋友分享
梁衡《书与人的随想》赏析
——书籍是我们心通四海的桥梁
文·徐银才
读完梁衡《书与人的随想》,颇有启示.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只有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意义和价值.书中有真理,一个人读书找到了真理,就会变得正直、坚强、执著、勇敢.下面我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后作一粗略分析:
一、思想内容及其表现
文章的主题思想言近旨远.读《书与人的随想》后,让人感觉:人要想进步,就要接近书,就要去读书.也就是说,要获得知识,人就是应该以一种谦虚的姿态接近书,面对前人浩瀚烟海的文献,我们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不是以为现在就一定超过古代,自认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对一切都可以嘲笑讥讽,说一些轻薄古人的傻话.
文章灵活运用了“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一种“对比”的表现手法,文章指出:“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他们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作者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比作“长河”,“每个人都是途中乘客”.接着文章很自然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作者想像力极为丰富地说:“书籍是我们目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可见,作者把人类社会比作“长河”,书籍比作“桥梁”,经两者一对比,渲染、烘托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深化了主题.
二、作品的构思技巧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梁衡擅长撰写议论性散文,他更具有一种独特的构思方法.我认为,梁衡这篇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扣人心弦.文章从一句赫而擎的名言“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引出下文.“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他们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思路清晰,文章把一本书,比作一个世界,世界之大,其实真正大的世界是书籍.
(2)文章的层次结构,采取了从“总的概述”到“分述”又到“总结”.层次安排的非常合理.
(3)文章的结构方式是采用了纵式结构,有时也纵横交错式结构并用.总的来说,文章的行文布局,开门见山,最后卒章显志.读了全文,的确让人感到十分解渴.
三、经典句子分析
文章指出:“人的精神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
文章含义颇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价值实现,并不仅仅在当世,有很多人在当时都不被人所理解所接受,但是他们超越时代的眼光最终会得到全人类的理解和历史最公正的认同.
文章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我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
作者是从另一角度作解说.“启蒙”一词中,“启”为“开导”,而“蒙”则为“愚昧”.
接着文章举例作了说明:“毛主席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给以总结,历史也就真的产生了毛主席、邓小平这样的巨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
只有读书才能够明白真正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从浮躁的心态走向内心的成熟,从而在现实社会中更好地为人,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
文章又指出:“其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
这句话说的太好了,读书而后作文,继承而后创新.
最后文章指出:“书的分量,其实也是人的分量.”
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孔子讲求“述而不作”,曾经被人误解为在现实面前的裹足不前.其实,现在的社会真是太过于强调推陈出新,超越古人,才会在心态上偏离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正常轨迹,我们如果真的可以保留过去的那些可贵的智慧,而不是用一己只见无视和损毁他们,那么对于我们的子孙来说,就已经是一桩最大的公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