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急,李清照的作文,以1 少年不识愁滋味2 才下眉头,却下心头3 载不动许多愁4 怎一个愁字了得为小标题,写一篇关于李清照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6 02:00:57
急,李清照的作文,

1 少年不识愁滋味
2 才下眉头,却下心头
3 载不动许多愁
4 怎一个愁字了得
为小标题,写一篇关于李清照生平,以及不同时期的诗文的赏析.
一定要按要求有小标题
急,李清照的作文,以1 少年不识愁滋味2 才下眉头,却下心头3 载不动许多愁4 怎一个愁字了得为小标题,写一篇关于李清照
高三看过一片评论李清照的文章 帮你找了下 题目是《孤独的美神》 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无人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入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能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的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作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哪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她有一个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女子这话说的好.以陆游这个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寥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是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忽忆亲情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看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她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的一阵心凉,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这就难免像屈原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难免有超现实的理想化的悲哀.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处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那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衰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的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