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要倒牛奶?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1 12:46:30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要倒牛奶?
为什么要大量削减农产品?低价出售、薄利多销或者当作救济品免费发放、或者卖给苏联不都可以么?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要倒牛奶?
削减农产品是减少市场的农产品供应量,以保持农产品的价格,保证利润,减少损失.
低价出售.薄利多销前提还要几个:一是劳动人民还要有购买力,当时经济大萧条,许多人失业,没有购买力,低价出售都没有人有钱买;另外,出售之前还要交通运输费用,低价出售必须高于这些所付出的成本,否则入不敷出,没有人干赔本的生意
卖给苏联不现实,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敌视苏联,时刻要颠覆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可能卖给他们,帮助他们供应牛奶.况且,牛奶那时保鲜技术没那么好.还能花几个月运到大洋另一边的国家,还不会变坏了了吗?
再问: 既然连低价的牛奶都买不起,购买力不够,那么削减牛奶的量,降低供应不就会提升价格吗?老百姓又怎么买得起呢? 而且削减农产品,不是会损失大量成本吗?能捞的回来吗?
再答: 同学,学过微观经济学吗?之前是供应的相对生产过剩,所以减少供应,不就是减少损失吗? 降低供应就是为了不继续跌价,让那些农场主不会亏了血本。这些人不倒闭,就会有就业机会,那么老百姓的一部分就不会没钱。 你不削减,你的损失更大,因为还要负责处理,你的成本就越滚越大了,损失肯定的,但是损失大小 自然会衡量。 调整农业政策: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罗斯福“新政”把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振兴联在一起考虑,强调“如果农村人口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鞋子、衣服、汽车,那么工业 中心也要受苦”。在政策上则重视对农业的救济、植树造林,由政府开发电力资源等等。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居住在农村。近年来,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一片“加强”声中实际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农村市场远没有开发起来。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但对农业不合时宜、不分章法地乱干预,农副产品的卖难和不断加重的农民负担又在不时地抵销着这种实惠。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却又有大量的草场、荒漠、荒山、滩涂等资源无力开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的萎缩是整个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的重要因素。无论从社会稳定、城乡协调发展,还是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文明水平的角度来看,都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农业和农村问题的研究,从宏观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在政策上给予农业、农村、农民进一步的扶持、引导和帮助,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当前,在启动农村市场、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开发利用农村闲置资源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除了政策、科技、投入以外,积极引导、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下岗分流人员投身这些领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