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辩论赛题;关于青少年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利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3 01:24:56
辩论赛题;关于青少年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利
.周五辩论赛要复赛,我方是正方,
辩论赛题;关于青少年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利
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一项德政工程 青少年的成长,不仅仅是青少年本身的问题,其背后是千家万户、亿万民众,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一项德政工程. 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从一个人的成长规律来看,爱国情操、文明习惯、法制观念和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离不开教育.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能否有良好的开端,将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青少年时期是个特定的人生阶段,可塑性极强.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启蒙教育.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青少年时期是进行教育、引导的最好时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互碰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和紧迫.从人的全面发展看,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法治和德治的重要结合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法律不行,没有道德规范也不行,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相辅相成.事实上,一个人法律意识的淡薄,往往同缺乏道德修养有关.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常常是从道德沦丧开始的,道德缺乏使他们没有基本的自控能力,对自己行为的评判完全从利己出发,社会正常的价值观对他们不再适用,而犯罪行为本身又是违反道德的集中反映.因此,只有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法律禁止的,什么是道德提倡的,什么是与道德相悖的,才能提高他们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辨别美丑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向上、向善、向美的心理素质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道德,从整体上提高青少年的法律修养和道德修养. 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基础性工作.当代青少年中的绝大多数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为祖国的日益繁荣富强而感到自豪.总体上说,这是值得信赖、大有希望的一代.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他们当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一个令全社会头痛的问题.青少年犯罪固然有其自身文化低下、人格缺陷、冲动偏激等主观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淡化,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与此同时,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破坏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犯罪也呈增长趋势.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从社会层面上看,现在社会上各种引诱、教唆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也在增多.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采取有力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这对党和国家来说,是培养接班人的大事;对人民群众来说,也是关系家庭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大事.培养、教育、挽救一个青少年,可以造就一个家庭的幸福,造就社会的一方平安. 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区别对象,分类指导,增强法制和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青少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是主要的,决定着人们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当前,青少年教育中较为薄弱的方面就是理想、法制和道德教育,而且教育的“虚化”、“弱化”、“大化”等现象较为突出,需要我们在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 青少年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培养要靠教化,但最终要靠内化.以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针对性、有效性,导致他们认知和行为的脱节.现在提倡“体验教育”,就是要组织和引导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个认知的过程,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为此,就要把知识教育和行为教育、体验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要让他们知道怎样不为冲动、好奇而丧失理智,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形成个人内化了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知、情、行的统一,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针对青少年中的不同人群,分别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当前,青少年大致可分为三大人群.第一是在校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是青少年的主要群体.他们年龄跨度大,兴趣爱好各异,处于身心发育和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注重法律、道德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的养成.要把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列为大、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讲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逐步使他们树立崇法、崇德意识,养成遵纪守法和良好道德行为,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能力.第二是社会青少年,包括辍学生、失学生、失业青年、闲散青年以及进城打工青年及其子女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人口多,增加了对社会青少年的教育难度.他们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违法犯罪现象相对较多,是青少年中的复杂群体.要针对他们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特别是对“失学、失业、失管”的闲散未成年人群体,要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第三是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和刑释解教的青少年,包括有劣迹、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他们是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接近或正处在犯罪的边缘,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犯罪或重新犯罪.加强对这部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转化其思想,挽救其前途,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关键.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对那些“家长管不住,学校不想要,公安很难办”的青少年,落实专人结对帮教,有的放矢地释法说理,疏导劝诫,重点在转化其思想,感化其情感,帮助他们找准人生的轨迹. 高度重视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和活动场所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邓小平同志说过,宁可在其他方面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搞上去.这里所说的“教育”,当然是包括校外教育的大概念.我们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高度重视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高度重视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建设.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比如,扬州市、无锡市惠山区、张家港市等不少地方把青少年校外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建设,取得了相当好的社会效益.这些场所成为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学习科学文化的课堂、增长知识和技艺的园地、培育良好社会风气的阵地,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青少年中出现了“四多四少”新气象:到青少年活动室参加健身、看书看报的多了,上游戏厅、网吧的少了;讲道理、守纪律的多了,斗殴、吵架、不和睦的少了;爱学习、要求上进的多了,消极落后、愚昧无知的少了;尊敬老人、孝敬长辈的多了,虐待老人、邻里失和的少了.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忽视校外教育阵地建设,青少年和家长对此意见很大. 建立和完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有关规定,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经过3—5年的努力,做到每个县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各地在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住宅新区建设中,要配套建设可向未成年人开放的基层活动场所,特别是社区活动场所.有关部门要对已建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同时,现有的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文化馆、纪念馆、青少年宫、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定期为青少年组织有各馆、园特色的主题活动.电台、电视台每天要有固定的少儿节目.要精心办好少年儿童读的报纸、杂志,党报和文化类报纸也应该办好面向青少年的栏目.作家、艺术家应潜心多创作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品.宣传、文化、出版部门要多生产优秀的儿童电影、电视、广播剧、图书和卡通读物等.要依法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坚决清除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