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这是谁的诗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14 00:13:29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这是谁的诗句?
有相应的诗吗?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这是谁的诗句?
辛弃疾《摸鱼儿》鉴赏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 ,写“落红”,写“草迷归路”,..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进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政昏暗,奸侫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上述春事阑珊的诸种描写件件都是喻指时政且无一不贴切?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作者实有意自拟为蜘蛛.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里作者表达了虽然位微权轻,但为报图,仍然“殷勤”而为.
上片以写惜春为主.下片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象不相关联,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仕途得失.更重要的是志士仁人都如“娥眉见妒”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题并未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抒怀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的作用:
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红瘦” ,是说花谢; “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从另一角度描暮春景色写有着与绿肥红瘦不同的意味.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开篇,那么下片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两相对映,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饱含韵味的一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晚春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耽忧怨望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
辛弃疾另一首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抒发作者对抗战的理想与向往.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在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但在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之外,有一股沉郁之情,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以及对国势的担忧.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词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