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地理 > 作业

关于保护生态的调查报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地理作业 时间:2024/06/05 01:52:14
一份调查报告关于:保护生态环境或珍惜资源 要关于地理噢!谢谢!!!
关于保护生态的调查报告
解题思路: 自然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不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的紧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题过程:
珍惜自然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调查报告
自然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不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的紧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紧迫任务。同时,也存在人口基数庞大,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浪费惊人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严峻问题。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要受到严重制约,并可能由此引发出其他一系列问题。
我国的各种自然资源,无论地面的或地下的,多居世界前列。从总量来看,我们是资源大国。但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我们又是资源小国。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人均的二分之一,排在第80位。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可以说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粗放型开采利用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国单位产值资源消耗大,浪费十分严重。
在9大自然资源中,首先应当重视的是水土资源。无论经济发展到多么高的程度,水土资源是无法从国外进口的,因此必须严加保护。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1993年,我国耕地面积由于人为因素减少了490万亩,自然灾害损毁200万亩,受灾害袭击的约4亿亩,耕地面积已减少到14.26亿亩,人均1.2亩,为世界人均的1/4。耕地质量也在下降,70%为中低产田。土地沙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6%,水土流失面积已超过建国初期的3倍。此外,开矿不复垦、制砖烧瓦、开发区撂荒等,废弃土地达2亿多亩,受“三废”和农药污染的土地近3亿亩,草原退化面积7.7亿亩。严重的是,这种种侵害土地资源的现象至今仍在发展,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如果我们不及早解除这些潜在的危机,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我们将难以用占世界9%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同样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1/4,排在第88位。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在城市用水方面,我国570多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其中北方5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水荒的阴影时刻笼罩在这些城市人民的头上,但城市节水工作仍不理想。在农业用水方面,用水总量已由占全国水量的80%减少到50%。特别是北方农村,十年九旱,许多地区连饮用水也难以保证。而水的污染又大大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据环保部门检测,我国88%以上的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用水和工业单位产品耗水量高于发达国家10—20倍,重复利用率低40个百分点,年排放污水达400亿吨。乡镇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的不到15%,农村由于水资源受污染使近9000万人发生饮水困难。太湖人民对古运河水质恶化有段口谚:“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质变坏,7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不洗马桶盖,90年代麻木状态。”这是对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状况带有普遍性的真实写照。
除了水土资源以外,其它自然资源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时至今日,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但未能得到控制,而且情况还在继续恶化。那些自毁家园、自绝生路的做法决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不但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还威胁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祸及子孙后代。
以科学、前瞻的态度来对待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浪费,加强管理,处理好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保持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平衡关系,坚持实施国务院批准发布的《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当成为我国目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也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对自然资源加强管理和保护,坚决制止乱开滥采的现象。通过法律来抑制生态破坏,控制环境污染,合理开采,优化配置,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
二、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发展规模经济,走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的道路。
三、加速技术改造,减少浪费现象,以内部挖潜为主,开源节流地确定各种资源节约的侧重点。同时适度封存和储备必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国际贸易换取我国稀缺资源,适当开辟国外原料基地。
四、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不足的矛盾。
五、遵循价值规律,调整不合理的资源价格,减少国家对上游产品的财政补贴,迫使下游产品节约挖潜,减少资源消耗。要打破地区间的资源封锁和割据现象,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促进省际资源优势互补,反对各谋其利的做法。建议国家成立国土资源局,对全国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六、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宣传有关法律,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培养珍惜资源、厉行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共同为创造一个美丽、舒适、干净的环境,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态平衡、资源丰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奋斗。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