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在文化的不断交流中,中华民族文化会消失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6 08:05:50
在文化的不断交流中,中华民族文化会消失吗
鲁迅先生写过《拿来主义》,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倡,将对自己有利的文化拿来,将本属于自己但是不好的文化舍弃,以此达到一个文化融合.我也觉得,文化只有在融化的条件下才能长存,但若长此以往,那么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是就会被稀释,减少,最终剩下很少吗?
我觉得,各民族的文化区别是证明其民族不同的区别.而一些不利于现代发展的文化的逝去也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他会阻碍发展,但若真的逝去,那么我们的跟又在何处?
民族属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范畴,不是在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当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就会消亡.民族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族语言、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经济和生活,即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形成的过程.民族形成之后,各民族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过程中,共同性必然越来越多,差异性越来越小,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的因素也就逐渐增加,最终达到民族差别的消失,即民族融合的实现,人类又恢复到无民族差别的状态.但这不是恢复到史前史期那种无民族差别的状态,而是在高级形态上的恢复和发展.
在文化的不断交流中,中华民族文化会消失吗
这句话应该这样说:在文化的不断交流中,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糟粕会消失!
民族的不断融合是人类文明的趋势,在这趋势中,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会留存下来,相反这被抛弃.比如中国文化中的磕头礼节几乎没有了,女人裹脚的习俗也绝迹了.而适合人类进步的某些文化则会被传承下来,甚至被其他民族所吸收.从更长的历史阶段来看,人类文化在向趋同的方向变化,未来的人类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明显的文化痕迹已经淡漠. 再答: 糟粕的文化是不应该留下的,并且随着文明的进步也会逐步消失,虽然你在生活中很难见到糟粕了,但在博物馆里你还是会发现的,它承载着人类进步的脚印。 你说的苏格兰裙子并不代表糟粕,与人、与社会并不害处。 区分民族没什么意义,实际上是一中落后的意识形态,如果人一定要按照血脉来区分,那黄皮肤要区分白皮肤,中国人要区分韩国人,汉族人要区分藏族人,北京人要区分上海人,海淀区要区分大兴人,最后可能带来的是地域歧视或种族歧视。人类的实践也证明了,包容的多元社会比单一的种族社会更具有进步性。比如美国就是一个没有民族的国家,他在法制和人权方面都做的比较好。 如果中华民族的的所有传承都消失了,那只能说明这些传承不适合人类进步,消失是必须的。不过你放心,中华文化没那么糟。
再问: 苏格兰裙子并不代表糟粕,与人、与社会并不害处。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将我们的服装做到一个普及,而不是仅仅把它放在博物馆中呢?然而,现在我们并没有做到只一点,就像我是一名高中生,但我并不知道我国的一个服装发展过程,即使是大致的。这是不是能够说明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注重自身文化的保留? 即使中华民族的有些传承不适合人类进步,那么这些就没有被后人知道的意义了吗?
再答: 没害处不代表有好处,也不代表大家都喜欢,如果有人愿意,可以去穿自己想穿的衣服,没有必要去普及,当然也没人去阻止,同一个模式的衣服,同一个模式的生活方式,肯定不是进步。
如果你对服装发展的过程有兴趣,你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去做些研究,也没有人去阻止你,这就是自由、开放、多元社会的优势所在。
文化的保留就如市场经济,在权力微调的状态下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好看的衣服,适合人生活的服饰,自然就被保留下来了。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中国人也穿过树叶兽皮,你肯定不希望大家都穿着树叶兽皮上街吧,这就是文化的进步与淘汰。
不适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有啊,在博物馆,在图书馆,甚至历史课本中也有,任何人,任何时候,只要愿意去研究,都可以去。这些让后人知道是有意义的,他可以警示现代人不要重复历史的错误,正所谓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