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游褒禅山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5 02:39:50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中,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思考。依他看来,“求思”应具备哪些条件?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试查找有关资料,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活动,写一篇短论,陈述你的观点。
游褒禅山记
解题思路: 可以谈志向,谈毅力,谈机遇,也可以谈志、力与客观条件的联系,也可以由文章的观点,评论王安石的变法的成败、教训等。老师提供示范供参考,祝你快乐!
解题过程:
古人观于山川、草木、虫鱼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无不在也”,是他们苦心探索,务求深入的结果。王安石游褒禅山之所得,是由游山的经过所见获得的启示。他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首先要定立志向,因为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定立了志向,还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和帮助。在有能力、有物力的情况下半途而废,会徒然让人讥讪,也给自己留下无穷遗憾。
游山如此,个人修养、做学问、干事业无不如此。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主观的认识和努力。王安石的一番感慨,自然与他的改革事业的理想和后来百折不挠的经历紧密相连。
附论文,供参考:
王安石改造财政部的一套规划称为新法。当中一项创制称为青苗钱,即政府在栽种禾苗的季节贷款于农民,秋收之后还款时附加百分之二十,此在当时不算过分。另外一种办法叫作免 钱,此因宋朝衙门里有些差使如衙前典府库或为外班皂隶书手,弓手,散从等无不由招募而得,系不给值地由民间差派,并由其担负起财政责任,如有差失须由服役之人出资赔补,王安石主张由民间普遍地输钱助役,其人员则公开招募。政府仓廪里的物品存积不能生利,王之市易法则将之货于商人,在出卖完毕结帐时连本带息归还,或事先以金银地产作保障金。同样的,均输法让各地转运使将应当送往开封的物品在当地卖掉而卖得在京城不易到手的物品牟利。在整理土地税时,王安石用方田法,这方法基于全面的土地测量,以每边5000尺为方,内中又按土地之肥瘠分作五等以便按出产量征税另外,为保障兵员之来源,王安石作保甲制度亦即今日之民兵制度
自新法公布之日,王安石即遭遇同僚的反对,各种不同的批评一时甚嚣尘上。新法中无一项目得到确切的效验,它只使官僚机构分列。而这位改革者则在罢免之后,又召而复用,又再度罢免,最后被贬回南京当日称为江宁,派给无关宏旨的官衔,赐以公爵的名号而退休。
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始终没被王安石看穿,也很少被日后的崇拜者顾及,即现代金融经济是无所不至的全体性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它因素分庭抗礼。显而易见的财产权之被重视和分工协作的交换率所根据之客观价值,不能在某些方面有效而在其他的地方无效。如果这当中产生两种条例和不同的习惯,则必生去罅隙,不仅引起争辩,而且将鼓励经济因素逃脱管制。大凡金融经济生效,有关货币和信用必须取得随时随地都可自由交换的法定地位,此由于液体被封锁于油管或水管之内而仍保持其赋有之压力。揆诸世界历史,迄今尚无一个国家可以不经过一段艰苦奋斗,而能构成此种组织之体系。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得利益必须铲除,然后所有的物资和所有的服务才能全面的交换,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足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所以其争执只出现于官僚组织之中。
中国社会的低层机构之内,有更多不相符合之处。王安石之改革影响到全国农民,其最后之目的是将改革成果带到华北战场。如此的一种商业组织是不能缺乏农村内最低阶层的支持,可是宋朝和以前的朝代一样,土地之占有分割为无数小块,这种情况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农民弃地逃荒的情形经常发生,除了特殊情况之外一般不由农业村级资本的情形在当时和现在没基本的差别。当这种条件继续的过程中有关服务性质的事业不能建立而展开。付费公路既未曾建立一种正规的邮政体系付之阙如法庭的费用无力支付则迟滞新式民法之展开。地方官发现农民只能集体的指挥对付,所以宋帝国全国一致的局面,是由于文化凝聚的力量,构成了社会的纪律,而不是金钱的力量和因之共存的凡有事物者所共通交换的因素。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