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化学 > 作业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化学作业 时间:2024/06/23 15:11:39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______
(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一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字母,多选不给分)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映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
(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是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防止污染大气;因为要验证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
故答案为: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
故答案为: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H2O,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装置②中盛放H2O,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将NO2转化为NO; 3NO2+H2O=2HNO3+NO;
 (5)NO通过稀HNO3溶液后,若无红棕色NO2产生,说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之.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故答案为: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要证明是Cu(NO32浓度过高或是溶解了NO2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一是可设计将溶解的NO2赶走(a、c方案)再观察颜色变化.二是增加溶液中Cu(NO32溶液的浓度(d方案)观察反应后的颜色变化.
故选a c d.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试验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某科研小组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 验证卤素元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要求填空 (2011•顺义区二模)某学习小组探究氨的还原性及检验产物的性质,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将B处的Cr2O 在学习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后,某学习小组进行了浓硝酸和硫单质反应的实验探究.他们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推测硫的氧化产物,提出 探究浓、稀硝酸强氧化性 下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用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实验,以探究气体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 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CU和浓硝酸为什么产物是NO2而与稀硝酸是NO?为什么不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与CU反应生成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