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6 00:20:59
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
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 浪漫主义改造现实主义
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其实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一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特点.《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方法发挥得很好,一方面,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人物相似类型的人,所以又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国演义》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时代是迥然不同于明朝的一个时代,三国时代没有青楼和赌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真、善、美,是很单纯、很典型的汉文化;而明朝有大量青楼和赌场,虽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推崇的文化,但佛教却是朝廷把控政局的定海神针,在佛教超越国界的强大影响力面前,宋朝、元朝时代的官场和战场都成了游戏场,浪漫主义风行,岳飞遭遇莫须有罪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民间实际奉行的更是以市井文化为主,骄、奢、淫、佚、假、丑、恶、作奸犯科、强取豪夺思想在民间可以广泛宣扬.三国时代与明朝时代相比,统治思想、官场风气、社会生态、世态人心差别巨大,古今对比强烈,能充分发挥历史演义小说穿越、恶搞的艺术特点,让文字更诙谐有趣,人物形象更有艺术张力,知识含量更丰富.三国时代最适于作历史演义小说,所以《三国演义》是第一部被集结成书的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描写的英雄不像英雄,小人不像小人,战争不像战争,“写其书中所崇拜之人,往往费尽力气,仍无丝毫是处:如写刘备,成了一个庸懦无用的人;写诸葛亮,成了一个阴险诈伪的人;写鲁肃,简直成了一个没有脑筋的人”.三国风云人物都成了徒有其名、华而不实
?之徒.反而李儒、王允这些龙套角色,虽然文字不多,却给人一种大隐隐于朝,背景深厚神秘,幕后坐庄老手印象.其实在三国时代,刘备、曹操、袁绍才真正是背景深厚神秘,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人物.“大隐隐于朝,幕后坐庄老手”这样的角色只有在隋唐之后,宗教组织得到大力发展之后才会出现.战斗写得比较儿戏,经常出现单挑场面,不符合三国历史,三国时代战斗都是混战,单挑场面在隋唐时代才开始出现.战争场面和战争谋略基本都是虚构的,《三国志》很少描写战争场面和战争谋略,虚构情节一般都不符合三国时代特点,而更符合宋朝、元朝的时代特点,其中写了很多比较隐蔽的整蛊情节,曹操、刘备、关羽被整蛊得特别惨.罗贯中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活动,其描绘的战争场面可能是元末农民起义战争的战争场面.“战争不像战争”指的是《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不像是三国时代的战争.从《三国演义》可以看到,在宋朝和元朝的官场或战场上,性格和志向类似曹操、刘备、关羽、岳飞的忠良人物往往会遭受整蛊和算计.   《三国演义》五分史实,五分虚构,虚构情节有许多恶搞内容,以第一回为例:玄德看招兵榜文时,张飞在背后历声说话,是恶搞刘备.张飞对刘备说:“吾颇有资财”,是恶搞张飞和刘备.刘关张结义配桃花,是恶搞刘关张和“结义”两字;张飞说:“我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是恶搞张飞,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最多只会说“我庄后有一园”.“桃园结义”桃园两字还昭示了更恶毒的恶搞行为,一般人想不到,与上火有关.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是“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改造'史实的范例”,在唐传奇故事把佛教文学艺术初步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把佛教文学艺术应用到历史演义小说领域.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演义小说,但成就都没有超越《三国演义》.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罗贯中,明朝小说家,生于元末明初(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一说山西 罗贯中
省祁县;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隋唐演义》据说和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贾仲明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是十四世纪中国为数不多的伟大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