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八年级上册政治前两单元的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6/05 07:06:29
八年级上册政治前两单元的知识点
实在借不到书
八年级上册政治前两单元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 本单元的地位
  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学生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帮助学生学会交往,能够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本领.与家长的交往,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是学习与社会上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试验场.在八年级上册中,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与父母的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解决学生与家长的矛盾,善于与家长交往沟通,是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家庭交往的伦理规范是家庭道德.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学会感受爱、奉献爱、孝敬父母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伦理规范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其道德境界意义重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整个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以成长中的中学生为出发点,帮助学生适应新的中学生活,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新生活、调适自己心理、加强修养的能力,以增强自尊、自信为重点.换句话说,教材主要从学生自我修养的完善的角度构建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八年级要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本单元既是对七年级教材内容的拓展,又是对七年级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扩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单元又是学生与同学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国家人交往的基础,即与后续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是后续内容的奠基石.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善与父母相沟通”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组成.其中,第一课有三框,第二课有两框.
  三、 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建议
  1.设计目的
  设计本主题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体会与父母交往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有效的办法.学生每天都会和家长打交道,体会到家长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学生也会对家长献出爱和孝心.让学生总结自己成功的交往经验,本身就是在学习与父母交往,进一步涵养孝亲敬长的美德.学生处于青春期,正值“叛逆”的年龄,在家庭生活中,难免在一些事情上与家长发生冲突.通过收集这些冲突,特别是学生普遍遇到的带有共性的冲突,有助于学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体验失策的苦涩,获得人生的经验财富.通过本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研究解决这些冲突的最好方法,帮助学生在今后与家长成功沟通,更好地向父母长辈献爱心.这期间,还能帮助学生学会调查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其道德境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操作建议
  (1) 让学生整理自己的经验,把自己平时向父母献爱心、与父母成功沟通的经验整理出来,这有助于学生获得正面的体验.这些成功的经验本身,具有相互借鉴的重大价值,也是我们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
  (2) 让学生找出与父母沟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身体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滞后;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缺乏社会经验.因而容易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与父母发生矛盾.而且,他们在与父母交往中会存在某些共性的东西.活动中要让学生找出带有同龄人共性的矛盾.
  (3) 让学生探讨、分析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化解矛盾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以爱的方式回报父母的爱,并结合具体问题探究成功沟通的方法.
  (4) 结合每个人的经验教训,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由科代表负责组织、整理出最好的应对良策.要让学生简明、可操作、有效地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出一期壁报.
  (5) 将学生的探究结果向家长汇报,或者请家长来看,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感情,达到在理解基础上的和谐.
  3.注意事项
  (1) 要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体验的作用.正面经验即与父母成功交往沟通、向父母献爱心的最有效的方法,抓住这一点,是让学生体验家庭温暖、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策略.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与父母更好地沟通,感受爱、奉献爱,涵养道德.因此,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抓积极因素.防止学生站在与家长对立的立场上,“对付”家长.
  (2) 要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矛盾是双方构成的.对父母,要体谅他们的用心,多看他们的长处,体会他们的苦衷;对自己,要从亲情、道德、责任等多角度严格要求,克服任性、固执等毛病.要帮助学生权衡利弊,预见不同态度和行为带来的不同后果,做到理智地处理与父母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3) 保护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家庭矛盾常常涉及个人隐私,我们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又要防止学生泄露家庭隐私,即注意保护学生及家庭的隐私.
  二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
  一、 本单元的地位
  本册的主题是交往—“我与他人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范围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其他领域的不断扩展、延伸,本单元的内容定位在学校人际交往上,前承第一单元家庭中的人际交往,后续第三单元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人际交往.
  “交往”这一学习主题涉及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关于如何交往、如何形成沟通能力的问题,这涉及道德判断,但不是以道德判断为主题.二是关于交往品德的问题.本单元的课程编制主要是从第一个方面考虑的,以学会学校情境中人际交流与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课程的基本目标,因而应与第四单元区别开来.从逻辑上分析,本单元所讲的学生交往和师生交往,既涉及交往的能力和艺术,又涉及交往中的品德和规范,凸显品德教育的综合性和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至少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其一,身体正在急剧发育,使他们积蓄了大量能量,容易过度兴奋;其二,学习上的任务很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其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关系也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这就使他们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面对这三方面的压力与挑战,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重要,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本单元就以此为主线,立足学生的主要交往领域—学校的人际交往,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和交往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初中学生的学校人际交往模式在发生变化.平等、友谊、爱慕等交往中的高级情感在不断涌现,青春期闭锁、交往退缩、交往不当等现象在不断增加,民主、平等的交往意识在不断萌生.适应这一变化,本单元把学习主题定为“师友结伴同行”,以“伴”字突出交往中的平等模式及其人际关系,以“结伴同行”表达学校人际交往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不断成长.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分为两课: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和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前一课讲生生交往及同学关系.后一课讲师生交往及师生关系.两课的目标都在于强调健康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本单元的两课分别从生生、师生交往两个维度谈学校的人际交往,属并列关系.第三课包含两框:“同学·朋友”和“男生·女生”.从范围上看,二者属于包含关系,同学交往包含异性同学间的交往,但异性同学交往在内容上与一般意义的同学交往有着很大的区别,也是初中生在同伴交往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学习的内容.第四课也包含两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和“主动沟通,健康成长”.前一问题解决的是对教师的角色认知、尊师教育,后一问题解决的是如何与教师有效地交流、沟通,是前一问题的深化.总体而言,本单元的每框都存在一个从知到行的学习过程,而重点放在“行”上,即突出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的课程理念,突出道德学习重在实践的德育理念.
  三、 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建议
  1.设计目的
  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是“交往的剧场、成长的舞台”.这里的“剧场”、“舞台”取双关义.其一,把课堂变成一个剧场、一个舞台,让学生分小组表演某个有关学校交往的小品.这里,学生是剧作者、演员.其二,日常的交往本身就是剧场,人生就是舞台,人们在其中总要扮演不同的角色,经历各种各样的冲突,交往恰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这里,学生是剧中人,是他们自己.因此,设计本活动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展示表演才能,而是重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调查、编剧、表演等一系列学习过程中了解学校中的人际交往现状,分析产生人际冲突的原因,探究解决冲突的方法,反思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本单元的经验素材,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主动地习得并检验本单元所学的各种人际沟通的策略、方法,更加生动地知晓人际交往中理解和沟通的珍贵,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活氛围.
  2.操作建议
  主题探究活动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这里的“做”,包含三个环节.一是调查学校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现状,收集反映人际交往的问题、困惑和冲突的事件,要安排在本单元学习之中进行,最好要求学生形成书面的调查材料.二是编写一个反映校园交往的小剧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这一环节也应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生可以参照课本中介绍的方法来设计解决冲突的剧情.三是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安排一节活动课,让各小组表演自己的小品,师生共同评出各种奖项.由于小组较多,教师应对各组的表演时间加以限制,原则上让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他们对学校人际交往的理解.事实上,这也是评价学生本单元学习成果的一个方面.当然,表演环节也可以按照主题(朋友交往、男女生交往、师生交往)安排在相应的学习内容之后进行,这样更有针对性.
  3.注意事项
  本活动要体现转变学习方式的三个理念.第一,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合作是指小组内的合作.调查、编剧、表演三个环节所需能力各不相同,小组内应各有分工,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要避免准备时一人忙大家闲,表演时临时凑合嘻嘻哈哈.同时,适当强化小组间的竞争,以增加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第二,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探究是指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各小组要收集能够反映校园人际交往的真问题、真困惑、真冲突的素材.同时,问题的解决也应该是切实可行的,要避免虚假问题、唱高调之类的假探究.第三,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是指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得到发挥.在本活动中,教师尤其注意不要把学生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生拉硬扯到教材中去,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要牢记过程重于结果.最后,作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一组的活动中去,既是分享教学过程,也恰当地体现出本单元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