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给三个故事,不要太多字,我是做手抄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9 04:19:12
给三个故事,不要太多字,我是做手抄报!
给三个故事,不要太多字,我是做手抄报!
题目自己想吧,很好想
1.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也正是这堂课,坚定了苏步青学好数学的决心.从此以后他在数学方面潜心研究,终成一代数学名家.
2.一九五三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赵九章、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老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在“对例”中,这是属于难对的一类.清代,有人赠送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对联一幅,打开一看只有上联,写的是“三绝诗书画”几字,以此来刻画郑板桥的贡献,是再贴切也没有了,但下联确颇难对.后来郑板桥友人以“一官归去来”的下联而解决了这个题.这里的“一官”有“归去来”的三重性,这就既解决了数字联的困难,又引用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的典故,而推崇了郑氏与诗书画偕隐的突出性格.但是华老提出的上联却又有了新的发展.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隔了一会儿,华老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老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因为又开辟了数字联的新的“对例”.
3.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时,有一次,沈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大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很快小声回答:“53人”.全班为他算得速度之快惊呆了,沈老师望着这个平素不爱说话、衣衫褴褛的学生问他是怎么得出来的?陈景润的脸羞红了,说不出话,最后是用笔在黑板上写出了方法.沈老师高兴地说:“陈景润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讲,我帮他讲吧!”沈老师讲完,又介绍了中国古代对数学贡献,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欧1000年,南宋秦九韶对“联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瑞士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师接着鼓励说:“我们不能停步,希望你们将来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比如有个‘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人们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们要把它摘下来!”课后,沈老师问陈景润有什么想法,陈景润说:“我能行吗?”沈老师说:“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韩信点兵’,将来就能摘取那颗明珠: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陈景润失眠了,他立誓:长大无论成败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最终,他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6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再问: 我已经不用了,谢了,但是我还是给你个满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