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5 17:46:26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孟浩然的诗
【赏析】:(浙江老年报)
孟浩然诗主要以五言擅长,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施之七绝,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此诗就是这样的高作.
在杭州时,诗人有句道“今日观溟涨”,可见渡浙江(钱塘江)前曾遇潮涨.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诗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续行.首句就直陈其事,它由三个片语组成:“潮落”、“江平”、“未有风”,初似平平淡淡的常语.然而细味,这样三顿形成短促的节奏,正成功地写出了为潮信阻留之后重登旅途者惬意的心情.可见有时语调也有助于表现诗意.
钱塘江江面宽阔,而渡船不大.一叶“扁舟”,是坐不了许多人的.“舟中人”当是来自四方的陌生人.“扁舟共济与君同”,颇似他们见面的寒暄.这话淡得有味:虽说彼此素昧平生,却在今天走到同条船上来了,“同船过渡三分缘”,一种亲睦之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尤其因舟小客少,更有同舟共济的亲切感.所以问姓初见,就以“君”相呼.这样淡朴的家常话,将当时淳厚世风与人情味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谁能说它是一味冲淡?
当彼岸已隐隐约约看得见一带青山,更激起诗人的好奇与猜测.越中山川多名胜,是前代诗人谢灵运遨游歌咏过的地方,于是,他不禁时时引领翘望天边.这里并没有穷形极象的景物描写,唯略点“青山”字样,而越中山水之美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游子神情中绝妙传出.可谓外淡内丰,似枯实腴.“引领望天末”,本是陆机《拟兰若生朝阳》成句.诗人信手拈来,加“时时”二字,口语味浓,如自己出,描状生动.注意吸取前人有口语特点、富于生命力的语汇,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擅的本领.
“何处青山是越中?”是“问舟中人”,也是诗的结句.使用问句作结,语意亲切,最易打通诗与读者的间隔,一问便结,令读者心荡神驰,使意境顿形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