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为什么人生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6/04 05:28:34
为什么人生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七年级下册政治
为什么人生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人生的道路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兴趣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地: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机会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于挫折而不能自拔,势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如使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自卑等.
  社会现实要求当代青少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心理耐挫力,在遭受磨难、勇于承受压力和挫折,处变不惊,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迎接新生活的挑战.
  应该教育孩子从以下几方面对待挫折
  一、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适当经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挫折能激励当事者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创造性的变迁.一旦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父母应该接纳孩子的倾诉和宣泄,让他们说出心中的委屈和痛苦,使他们得到及时的安慰和鼓励,通过释放达到心理平衡.此外要帮助孩子正确归困挫折.属客观必然性的、不可避免的挫折,要能正确对待;属偶然性或主观因素造成的,则须以顽强的意志通过不懈的努力摆脱挫折的阴影,以获得人生追求的最佳状态.
  二、家庭中不要拒绝负面教育
  在社会变革过程中,青少年必然会接触到一些阴暗、负面的东西.这就与他们从不所受的正统教育及传统的良好意愿发生了冲突和碰撞,也难免使一些长期接受“真空教育”的孩子无法接受这些事实而产生偏激情绪,对社会现实产生不满情绪或者失望感.但只要我们的父母妥善处理与把握负面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有益的.之所以这样说,一是负面教育有利于孩子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和对待问题,进而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二是有利于孩子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面对不公、面对伪善、面对邪恶,并通过负面教育,增强孩子的处世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分析负面现象,净化和塑造孩子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同时,父母还须以坦荡磊落的胸怀去感染和影响子女,引导他们认识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事物,利用负面教材做正面的宣传,进而教会孩子掌握识别与对待伪善、不公的有效方法,避免受到打击和伤害.
  三、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构成自控能力的主要心理成分是积极的思维、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坚强的意志.具体地说:一是意识自控,就是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能正确地认识和接纳自我.有的孩子因学习成绩不佳或综合能力较差,便过低地评价自我,遇到挫折就放弃努力,“破罐子破摔”.二是行为自控,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三是情感自控,它包括:(1)积极转化情绪和行为.孩子受到挫折后,要及时地帮助孩子化解不良情绪解除精神压力,将注意力由消极的心理体验转向积极的方面,让挫折带来的沮丧、失望情绪为新的乐趣和成功所取代.(2)释放内心积压的受挫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不钻“牛角尖”,不走极端.引导孩子“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3)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使消极情绪及时得到控制并要认真总结受挫原因,吸取经验教训.(4)自我安慰、不快、焦躁情绪时,要帮助孩子找出合理借口去原谅他人或自己,以淡化不良情绪,解脱自我,进而达到战胜自我,向更高目标冲刺的目的.情感自控在自控能力诸因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四、知己知彼,正确抉择
  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期望子女拥有成功的未来,但光有良好的意愿是不够的,父母应当帮助孩子正确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所谓知己,即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观念和性格,如自己希望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的人生道路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受挫等.知彼,即帮助孩子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经济趋势等总体状况,如社会需要什么,存在哪些发展主现实生活中尚存在哪些不尽人意或不完善的方面等,让孩子懂得做事要向最高目标努力,但须做好承受最坏结果的思想准备.
五、帮助孩子善于总结经验
失败后,家长要帮助引导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让失败为下一次的拼搏提供一种借鉴.
六、对孩子期待要合理
家长不能重知轻德,不一定非要强逼孩子达到他力所不能及的目的不可,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这才是引导孩子走上身心健康的正确之路.
  七、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孩子树立信心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做家长的要全面、客观的认识、评价孩子.要以表扬为主,而且要注意表扬的心理艺术及其心理效应.如表扬要以精神奖励为主,而且要及时 .重视道德品德的表扬.若确实需要批评,那要批评中带有鼓励,因为批评的目的在于教育孩子,而不是将气发在孩子身上.所以要注意批评的心理艺术及其心理效应.这样才能与孩子沟通,用情感教育慢慢清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树立其自信心.
再问: 拜托,老兄,我不是问这些……
再答: 成长不烦恼(10分)
下个星期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一次"法与家庭"的主题班会,老师给你布置了一个任务,邀请你和爸爸、妈妈共同表演有关"家庭保护"方面的小品。请你和爸爸、妈妈共同设计小品的内容。
答:(注意:"情节"应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始有终;"警示"是据情节得出来的。)
例如:
1.题目:如此家教
2.道具:试卷、鸡毛掸、香烟一枝、柜子、钱、手拷等
3.情节:儿子拿了-张考了40分的试卷给父母签字,父亲要打他,母亲却劝道:"别打,比考0分强多了!";儿子偷偷吸烟被父母发现,母亲拦住想发火的父亲,说:"别打,比吸毒强多了!";后来,儿子又从家中柜子里偷钱,母亲再次拦住父亲:"别骂.比偷别人家的钱强多了!"就这样,在母亲一次次的纵容下,儿子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因盗窃、抢劫罪而被戴上了手拷,父母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4.警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应实施家庭保护,用正确的方式引导、教育子女健康成长,而不能过分溺爱,否则会害了孩子。
成长写真(10分)
某校初一学生小明期中成绩不理想,其父在开家长会时,看到班级"成绩排行榜"上小明的成绩位居倒数。父亲对小明失去信心。回家后,父亲将小明毒打一顿,然后强迫他辍学去广州某电器厂,14岁的小明做了学徒工。
材料中的现象和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哪几种保护?请进行分析。
答:(1)学校成绩排名违反了学校保护。分析:学校没有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没有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2)父亲打小明并让他辍学违反了家庭保护,这是虐待未成年人,同时家长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3)电器厂老板违反了社会保护。因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再问: 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