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对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认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4 05:27:01
求对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认识
求对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认识
专制的无比重要性与绝对固定性——君权与臣权、民权势不两立,必须严防大权旁落于他人之手;
以专制而兼法治与礼治、心治——对于前期法家与孔子儒家都各有取舍;
以法家实现无为而治——在君主专制前提下的法治与“无为而治”的合一.
第三大支柱就是墨家.,墨子主张亲疏、贵贱、贫富、贤愚、强弱等一切平等,提倡“兼相爱”、“非天命”,具有“摩肩接踵,利天下为之”的实践精神,是先秦乃至中国古代唯一的反对宗法血统论与宿命论的伟大思想家,其弟子重艰苦实践,遵守纪律.
第四大支柱是道家.老庄的自然主义、相对主义、清高远观、绝对自由、注重精神修养等是道家思想的最大特色.道家在先秦诸子中最大的特点,是它首先注重本体论与辨证法.在思想意识上积极的并非全是好的,如积极作恶;消极也非全是不好,如消极不为恶.道家思想消极方面好的多,积极方面好的少.道家要人们倒退到原始社会去,消灭各种文明,身在放内而心游方外,以生前之苦而思死后之乐,这不能不说是它最大的缺点,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第五大支柱是佛教.佛教是一种外来文化.从两千年前的汉末传到我国,与本土文化融汇为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柱.佛教倡导鬼神迷信,盛行于民间,给平民百姓以最深刻影响的,主要是因果报应、三世轮回思想.
所谓的第六大支柱就是范缜的神灭论;第七大支柱是李贽的反孔思想;第八大支柱是黄宗羲的反君权思想;第九大支柱是袁枚的情感哲学.这里所罗列的几点均蔡先生本人的观点.
李锦全先生也曾经说到:“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故这里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其核心是哲学思想.由于中国古代哲学与政治、伦理思想的关系非常密切,并且贯彻始终,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又是哲学、政治、伦理思想的综合体.”[⑥]
两者相同的地方是,都讲了百家争鸣.但是李先生仅仅限于百家争鸣,并且把佛教的传入和在社会上的流行当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冲击.
无论我们是同意蔡先生的划分还是李先生的划分,不可能对每种庞大博杂的文化(儒家、道家、法家等)都进行一番精深地研究,更由于我的智识不够和笔头的拙笨,即使可以贻笑大方地思考一些问题也只会使每个问题显得幼稚和浅薄,所以在这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机制我只略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和陋词,而着重叙述一下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问题及现代化的途径的看法.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中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大事以此来了解一下传统文化是如何沉淀的:(1)春秋战国时候的百家争鸣;(2)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3)佛教的输入;(4)理学的兴起(理学成为南宋、元以至明清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到了明清之际,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于是出现了一些具有精湛思想的学者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理论达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峰).仅从这些我们就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是卷帙浩繁了,但是马克思说过:“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够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为此我决定从广博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里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
任何事物都有其兴衰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例外,自从西方的文化传入中国以来,大量的外国翻译书籍,大量的外国生冷词汇渐渐地代替了中国的本土文化和词汇.这除了社会上流行的“强势文化”的原因外,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的文化存在的问题.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中得到启示,伊斯兰也是一种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的“弱势文化”,但是它却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散发着灿烂的光芒.我想除了这个民族的虔诚的信仰之外,还有它本身文化的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及不断地发扬光大.因此在这里我决定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问题及现代化的途径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研究问题之前先要找到研究问题的方法,因为儒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下面几个阶段:先秦儒学、汉唐儒学、宋明儒学和现代新儒学.所谓“现代新儒学”是在辛亥或五四以后,主要是“后五四时期”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儒门淡泊”的背景下,认同儒学(特别是儒者的心性之学)的基本价值,并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加以创造性的发展的一种学说.所以,我觉得以新儒学作为传统儒学之镜,从新儒学的发展来折射儒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从这些问题结合现代化的国情,找到自己的发展出路,从新振兴自己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