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人物小传 介绍有一些人的人物简介不是太清楚,请帮忙!稽康、骆宾王、王冕、唐寅、徐渭、李贽、金圣叹、郑板桥、龚自珍、辜鸿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4 13:39:16
人物小传 介绍
有一些人的人物简介不是太清楚,请帮忙!稽康、骆宾王、王冕、唐寅、徐渭、李贽、金圣叹、郑板桥、龚自珍、辜鸿铭、梁启超等.有知道的,请尽可能多地描述,谢谢!
人物小传 介绍有一些人的人物简介不是太清楚,请帮忙!稽康、骆宾王、王冕、唐寅、徐渭、李贽、金圣叹、郑板桥、龚自珍、辜鸿铭
(1470一1523) 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世,故名唐寅,又因属虎,故又名唐伯虎.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见:江南四大才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贩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骆宾王(约619~687)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仪凤三年(678),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骆在狱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次年,遇赦得释.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9月,徐敬业(即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诗》则说:“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
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他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歌行,“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胡震亨《唐音癸签》).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己被称为绝唱,《畴昔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也都具有时代意义,往往以□崎磊落的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这种诗体,从六朝小赋变化而来,它吸取了六朝乐府中辘轳辗转的结构形式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今体诗的对仗和韵律,言词整齐而流利,音节宛转而和谐,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上口成诵.明代何景明说初唐四子“音节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此.在骆宾王稍后的刘希夷、张若虚以及盛唐的李颀、王维、高□,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郑□、韦庄,及至清代吴伟业等人的长篇歌行,都是沿着这条线索发展下来的.
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平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并无逊色.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寥寥20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这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骆宾王集》,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本,其书已佚.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国侄县(今安徽宿县西南),改姓嵇.("嵇",盖以纪念祖籍会"稽").“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长乐亭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嵇康后来家道清贫,常与向秀在树荫下打铁,不为谋生,只是随从自己的意愿.贵公子钟会有才善辨,一日,钟会前来拜访,带来大批官员,嵇康一见这场面就很反感,没理睬他,只是低头干活,钟会呆了良久,怏怏欲离,这时嵇康发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立即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完就拂袖而去,后来钟会深恨嵇康,常在司马昭面前说他的坏话.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此曲,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四十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嵇康喜爱音乐,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 嵇康作《风入松》,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
嵇康除以弹奏《广陵散》闻名外,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独到贡献,这就是其《琴赋》与《声无哀乐论》. 《琴赋》主要表现了嵇康对琴和音乐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嵇康与儒家传统思想相左的看法. 《声无哀乐论》是作者对儒家“音乐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其中闪烁着嵇康对音乐的真知灼见 .
王戎与嵇康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嵇康还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又善丹青,唐朝时尚有《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失佚.
1287~1359),字元章,号竹斋,别号梅花屋主,元诸暨枫桥人.自幼好学,白天放牛,每晚借佛殿长明灯夜读,终成通儒.诗多描写田园生活,同情人民疾苦,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书法、篆刻皆自成风格,足以名家.有《竹斋诗集》传世.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浙江)人.出身贫家,白天放牛,只要有空就画荷花,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游大都(今北京市),泰不华推荐任翰林院官职,辞不就.归隐九里山,卖画为生,终老田园.工画墨梅,枝叶密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或用胭脂作没骨梅;亦擅竹石.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字元章(一作元肃),元诸暨郝山下人.自幼嗜学,白天放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返,忘其牛,间壁秦老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愿听其所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后从会稽学者韩性学习,终成通儒.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欲荐以馆职,力辞不就,南回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谘议参军,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格.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如《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等.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亦善画竹.求者踵至.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没骨体,别具风格.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1470一1523) 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世,故名唐寅,又因属虎,故又名唐伯虎.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见:江南四大才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贩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