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谁有文言文的翻译和原文还有题目,120字左右吧.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4 13:04:03
谁有文言文的翻译和原文还有题目,120字左右吧.
谁有文言文的翻译和原文还有题目,120字左右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 ,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 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聊斋志异·棋鬼》)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 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 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 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系:捆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来源:学科网]
A.公礼之,乃坐 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B.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C.酌之以酒,亦不饮 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D.自晨至于日昃 于今七年矣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3分)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 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来源:学科网ZXXK]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来源:Zxxk.Com]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 也见弈又 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 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①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3分)

②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3分)

参考答案:
5.A【文言实词】【会,适逢】
6.A【文言虚词】【A前者代词,他;后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均为人称代词,他.C均为介词,用,拿.D均为介词,到】
7.D【信息筛选】【③害死父亲,④缩减寿数,⑥永不超生)】
8.B【分析概括】【书生跪在梁公面前是乞求梁公叫勾魂使马夫不要用绳索捆他的脖子,而非因为输棋“跪地求饶”】
9.(1) 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4分,每错断、少断、多断2处扣1分】[来源:学&科&网]
(2)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文言多义词的理解能力.
①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得分点: “不德”、“促”各1分,大意1分】
②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得分点:“意”、“愆”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罢任后在乡间闲居,每日带着围棋和美酒,在郊野游玩.适逢九月九日登高,与朋友对奕.忽然有个人走了过来,在棋局边徘徊,观看两人下棋,不忍离去.只见他样子贫寒俭朴,穿着一身缝满补丁的旧衣裳.然而气度温文尔雅,有文士之风.梁公对他表示敬意,他才坐下,也很谦逊.梁公指着棋盘对他说:“先生一定精于此道,何不跟客人对一局呢?”他推辞了半天,才开始对局.一局下完他输了,神情懊丧,象是仍然不愿停手.又下了一局,又输了,越发羞惭懊恼.请他喝酒,他也不喝,只是拉住客人下棋.从清晨直到太阳偏西,连小便也没有时间.
正在因为一着棋谁该先下谁该后下争竞不休的时候,忽然这位书生离开座位,惊恐地站了起来,神色十分凄惨沮丧.不一会儿,在梁公座前跪了下来,头叩出血乞求救他.梁公非常惊讶,将他扶起来说:“不过是游戏嘛,何至于如此?”书生说:“请你嘱 咐马夫,不要捆我的脖子.”梁公又很诧异,问:“是哪个马夫?”书生答:“马成.”原来,梁公有个马夫叫马成,常去阴司充任鬼吏,经常是每隔十来天去一次,携带冥府文书作勾魂使.梁公因为书生说得很奇怪,就叫人去探看马成,而马成已僵卧在床两天了.梁公于是申斥马成不得无礼,一眨眼之间,书生立即不见了.梁公叹息了很久,才明白他是鬼.
过了一天,马成苏醒之后,梁公把他喊来盘问.马成说;“这个书生是洞庭湖和襄江一带人士,爱棋成癖,家产荡尽.他父亲很担心,把他关在书房里.他却跳墙出来,偷偷地跑到空地方,找人下棋.父亲知道后臭骂了他一顿,他仍旧不知悔改.父亲抑郁苦闷含恨而死.阎王因为书生 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到今天已经七年了.适逢东岳泰山凤楼建成,东岳大帝发下文书到各地府,征集文人写一篇碑记.阎王把他从狱中放出来,让他应召作文,以便赎罪.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东岳大帝派当值的功曹向阎王问罪,阎王大怒,派我去搜捕他.前次听从您的命令,所以没敢用绳子捆绑.”梁公问:“他现在怎么样?”马成说:“还是交给了狱吏,永远没有转生的机会了.”梁公感叹说:“不良嗜好误人,竟到了这种地步!”
异史氏说:“看见下棋就忘记自己已经死了;等他死了以后,看见下棋又忘记了自己还有机会转生阳世.这不是说他所嗜好的比生命还重要吗?然而嗜好到这种程度,还没有学得一手高棋,只能让九泉之下多个不愿再转生阳世的棋鬼罢了.实在是可悲得很啊!”
大力将军
蒲松龄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啖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捺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 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别查. (有删改)
注释 ①糗糒,干粮.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遂携归,饵之 饵:给……吃.
B.逆诸大门之外 逆:背对着.
C.众妪捉袖整衿讫 讫:完毕.
D.稽婢仆姓名已 稽:查考.
6.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现吴将军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
①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②十年之别,颇复忆念 ③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 ④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 ⑥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査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B.査伊璜见吴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励他投身军队;又见他贫苦无助,就把他带回家,厚赠之后让他上路.
C. 査伊璜听说吴将军与自己有旧,但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是谁;即便如此,他仍然带着仆人骑着马,上门投递名片.
D.吴六一十多年来一直不忘査伊璜赐金之恩;见面之后不仅礼节备至,而且把自己的家产和奴婢分了一半给他.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

(2)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

(3)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


参考答案:
5.B 逆:迎接.
6.B.(①是査伊璜的行为,③描述一个客观事实)
7.A.“抓耳挠腮”不对,是抠住古钟的双耳往上抬.
8.⑴(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4分,“乃”,“鞠”,“始”,各一分;全句通顺1分)
⑵是叔父一辈的人,跟将军您怎么会有旧交情?(3分,“诸父”1分,“行”1分,“素”1分)
⑶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3分,“不才”1分,“得”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来源:学§科§网]
査伊璜,浙江人,清明时节在野外的寺庙里喝酒,看到大殿前面有一座古钟,比两个石瓮还大 ;上面留有泥土的痕迹和手印,都是新近才有的.査伊璜感到疑惑,俯身往钟里看,有一个竹筐,不知存储着什么.让好几个人抠住钟的双耳,用力往上掀,一点都不能抬动,就更加吃惊了.于是就坐着喝酒来等(在钟下放东西的)那个人.过了没多久,有个乞丐进来,带着(乞讨)获得的干粮,把它们堆积在古钟底下.(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把钟合上以后才离开,过了一会又来,手伸进去拿东西 吃,满座的人都很吃惊.査伊璜问:“那个男儿,你为什么要做乞丐呢?”回答说:“吃得多,没有人雇佣我 做事.”査伊璜因为他健壮,鼓励他去参军,乞丐发愁,觉得没有凭借这样做.査伊璜带着他回家,给他吃,算起来食量是常人的五六倍.为他换了新的衣鞋,又给他五十两银子作为路费.过了十多 年,査伊璜的侄子在闽地做官,有个将军叫吴六一,忽然来拜见.说话之间,问道:“伊璜是您的什么人?”回答说:“是叔父一辈的人,跟将军您怎么会有旧交情?”吴说:“他是我老师.作别十余年,很是想念.麻烦您转告先生,请他光临.”适逢査伊璜来到,于是就告诉他,伊璜全不记得这个人.立刻命令仆人备马,在吴将军门前投递名片.将军快步跑出,在大门外迎接伊璜.伊璜看他,觉得一 点也不认识.私下里怀疑将军弄错了,但是将 军弯着腰,越发恭敬.过了一会来到大堂,那些卷帘、搬座的人,都是年少姬妾.坐定,正想问清楚,将军动了动脸色,一个姬妾捧着官服到来,将军就起身换衣,査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众位姬妾为将军整理衣袖完毕,将军先让几个人把伊璜按在座位上,不让他动,然后行朝廷上的礼节,如同拜见君王.査大吃一惊,不理解为什么这样.朝拜完毕后,将军就穿着便服在他身旁陪坐.笑着说:“先生记不起那个举钟的乞丐了吗?”査这才明白.过了一会,高举盛宴,家里的歌妓在底下奏乐.伊璜见将军每天不做别的,只是清点姬妾奴婢的人数和骡马器用的数量,督促下人登记,告诫他们不要漏了什么.一天,拿着登记的文书对査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奴婢器物,我都不敢自己占着,请允许我分一半给您.”査大惊不接受,将军不顺从.按照文书点数,古玩和家具,几乎放满了厅堂内外.査坚持阻止,将军不理.考查奴婢仆人姓名完毕之后,就让男的备办行装,女的收拾器物,并嘱咐他们恭敬地服侍先生,底下都惶恐地答应.又亲自看着奴婢登上马车,马夫整治好骡马,这才回去,与査作别.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大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硅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日:“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平?”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日:“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 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口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巨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王珪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正:正确
B、伎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 矜:怜悯
D、济繁治剧,众务必举 举:办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臣同德,则海内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 于是大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
D、陛下衿其性命,引置枢密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参考答案:
1 A 纠正
2 B(以:连词,表原因,“因为”.A、则:连词,表假设关系,“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却”.C、乃:副词,表前后的逆接相背,“竟”/副词,表前后的顺接或紧接,“就”.D、其: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3 B(①是王珪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⑤是说太宗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是王珪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是交代王珪辅政的事实.故①⑤⑥都不是表现“雅正”的.)
4 B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明知故犯.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吧.”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王珪推诚尽忠,进荐善言,并常常存心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妄,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吓?'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扦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