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2011长春四模文综和英语答案~要最准确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6 06:04:57
2011长春四模文综和英语答案~要最准确的~
2011长春四模文综和英语答案~要最准确的~
文综、
地理CAABC DDBAC B
政治BAADC ABCDA BC
历史CCAAD CBCAD A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36.【试题答案】(1)从等高线分布图上看,西部地区多为海拔高于500m的地区,因此以高原和山地为主(1分).东部为大于200m的闭合区,为低矮的山地;(1分)中部则是小于200m的平原或海拔在200m~500m的斜缓平原(1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2分) .因此,40°纬线穿过的地区地形地势特征是: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2分);西部为高大的山地或高原(2分),中部为大平原(2分),东部为低矮山地(2分).
(2)①地降水集中在冬季(夏干冬湿)(2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2分);②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夏湿冬干)(2分),因为夏季来自于海洋的湿润气流得以深入,受地形抬升而降水丰富(2分),冬季受来自北冰洋寒冷气流影响,降水少(2分).
(3)需穿山越岭,开凿隧道,工程艰巨(2分);需要跨越大江大河,架设桥涵,建设周期长(2分);西部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多,建设技术难度大(2分).
【命题立意】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及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成为世界一大热点,本题以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文字信息为背景,考查了地形特征、影响气候的因素及交通建设所要考虑的自然障碍等地理规律及原理.要求学生能灵活、准确获取等值线信息,并能对其进行分析和加工.
【试题解析】(1)海拔高度小于200米一般为平原;200~500米为丘陵;大于500米为山地.(2)降水的季节分配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3)交通线的建设主要考虑的自然障碍为地形、地质、河流、沼泽、森林、冻土、极端气候区等.
37.【试题答案】(1)Q处年降雪量等日数线闭合(2分),且比周围数值高(2分);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至此受地形抬升多降水(2分);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气温低(2分).
(2)此段河流向北流(2分),且有结冰期(2分),初春纬度较低的南段融冰较早,初冬北段结冰较早,形成冰坝而出现汛期(2分).
(3)赞成(2分).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缓解粮食等农产品的不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不赞成(2分).容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土地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近年来气象灾害频繁,以及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气候已成为全人类关注的一大长期热点,本题提供了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降雪量等日数线图,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地图的信息获取、分析的能力,以及结合地理原理进行解释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独到的理解,并能找到相关的合理论据.
【试题解析】(1)等值线的分布应从等值线的形状、数值、疏密、延伸方向等方面分析.降雪量日数主要考虑低温天气多及降水多两方面因素.(2)影响凌汛的主要原因为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且有结冰期,导致下游已结冰,而上游还未结冰,从而在下游形成天然冰坝,形成独特的凌汛.(3)水资源的使用,如果合理就会造福人民;利用不合理,就会造成环境破坏.
38.(22分)
【命题立意】包容性增长是“十二五”规划关于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内涵丰富.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涉及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外开放、世贸组织规则、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文化的特点及作用以及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等知识.答案要注意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明确文化交流的意义.
【试题解析】第一问暗含两问,回答“合理化建议”时应明确限定范围“经济生活”,分析时应将时政和材料有机结合,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同时注意答案要多元化,具有可操作性.回答“怎样实现”时应注意切入点为“居民收入”,可以从国家和居民两个角度回答.第二问要明确限定范围“文化生活”,答案流程为: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为什么更久远→为什么更深刻.
【参考答案】(1)合理化建议:(每点2分)
①我国应该尽快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③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合法权益,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怎样实现:(每点2分)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2)(每点2分,共6分)
①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形式,而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39.(30分)
【命题立意】房价问题和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题以“两会”为依托,从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以及文化生活角度进行探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矛盾分析法、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及教育的功能等知识,引起考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与分析,学以致用.
【试题解析】第一问从小切口“矛盾分析法”入手,着重分析“人们相信”的理由,设问属于原因型.通过分析和回答问题,学生会进一步明确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对国家解决日益上涨的房价问题充满信心和期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二问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入手,考查范围为“政治生活”,重点放在“如何体现”而不是为什么体现,引导考生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民本思想.第三问应从文化生活角度,着重谈对“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对经济、政治方面的影响,且是正面角度即“积极影响”,实际上考查的是教育的功能,知识点贯穿整个教材.
【参考答案】(1)(12分,每点3分)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新政通过差别化的房贷、税收及限购政策,抑制不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同时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有助于缓解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促进供求平衡,实现房价理性下跌.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国家采取一系列楼市新政,可以促进楼市“退烧”,实现房价回归理性.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家抓住投机性购房和炒房等不合理的住房需求这一影响房价因素,实行严格的差别化房贷、税收及限购政策,有利于房价“退烧”.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进程,要善于抓住并集中力量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国家抓住投机性购房和炒房等不合理的住房需求这一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实行严格的房贷、税收及限购政策,有针对性地抓住了重点,因而房市反应强烈.(若考生答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亦可)
(2)(12分)
①我国政府在决策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3分)
②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民主决策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3分) 《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3分)
③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3分)
(3)(6分)(每点2分)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规划纲要》的实行,促进了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更新,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教育作为一种具有传承功能文化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的大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
40.【命题立意】根据新课改和新高考的要求,本题主要体现了能力立意、问题跨度、试题覆盖面等内容.如古今结合、中外结合,问题结构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考察学生完整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准确理解、独立思考历史问题尤其要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教材、高于教材,结合近几年来高考出题的模式及侧重面而命此题.
【答题思路】本试题抓住二千多年小农经济发展的脉络及各时段的不同表现并从中外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政策来考察学生对政治、经济和思想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
第(1)问主要考察基础知识的再认与再现;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二千多年来自然经济的延续和封建正统思想的承继与发展.
第(2)问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特点及发散性思维.突出考察学生灵活运用和准确处理问题的辩证关系的能力,特别要充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才能有效准确的回答.
第(3)问要求学生能够闲熟运用古今中外的史实,准确解读材料中有效信息,并且在理论层面上进行阐述.
第(4)问要求运用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史观,重新审视小农经济发展历程的得与失.
40.(1)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主要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主流思想:儒家思想.(7分)
(2)一种:赞同,中国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轻.另一种: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等任务.(5分)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役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国家政权.(5分)
(3)不同点: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侧重于君的倾向,体现了近代民主启蒙思想的气息.(4分)近代西方民主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公民的权利;而中国的民本思想却只是一种社会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君主个人的意志.(4分)
(4) 总体是好的: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增强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活水平.(2分)存在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家庭分散经营中因土地规模过小而效益不高的问题逐渐突出(种地不赚钱);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政府的调控范围过大过细,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城镇化发展中强行多占农民耕地;频繁调整土地,经营预期不稳定,不利于投入增加.(10分)
41.【试题答案】(1)日月潭、高山族民俗风情(玉山、少数民族风情)(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①发展入境旅游,可以增加外汇收入②发展境内旅游可以加快资金
周转③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促进
当地经济发展④利于促进和加强与外界的科技、文化交流与联系.(每点2分,共8分)
【命题立意】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正处于变暖期,这是两岸人民长期关注的问题,“三通”是台湾与大陆交流的一大渠道,本题以大陆赴台旅游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试题解析】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的就业,与外界的科技、文化联系等都有很大影响.
42.【试题答案】原因:布里斯班位于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2分);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2分);东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2分),布里斯班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2分);同时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加大了降水量(2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澳大利亚洪水为背景,考查了引起洪水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的理解.体现学习实用地理的理念.
【试题解析】由题干可知,布里斯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同时布里斯班位于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沿岸暖流加大降水量.
43.【试题答案】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一、二阶梯的交汇处,地形崎岖(2分);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2分);降水集中(2分);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乱砍滥伐,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2分);贫困人口较多(2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要求学生能全面地分析问题.
【试题解析】P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应从环境的整体性进行分析.环境问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环境的脆弱,人为的破坏是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云南省自然环境的脆弱主要体现在地形、地质、气候等方面,人为根本原因是贫困和人口数量大,直接原因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历史选做题【命题立意及思路】由于新教材具有一纲多本的特点,所以本次选做题命题体现了既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得精神.四道选做题难易程度基本接近,避免了选做不同题而导致分数差距很大.四道选做题分值比例完全一致,力求在知识内容深度和难易度上达到统一.在技术处理上,依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容作为设问的基点,同时还注意学生生活实际及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考察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向.
44.(1)事件:“大政奉还”.(1分)
原因:①是由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日本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薄弱,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②是中下级武士大多数资产阶级化了,他们最关心日本的资本主义前途和国家的命运.③是日本武士从来就是一个垄断文化的阶层,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④是中下级武士大多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8分)
(2)企图侵略朝鲜,以武力逼迫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结果最终吞并朝鲜.变化:由闭关锁国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6分)
45.(1)民主与自由是人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但是如果超越了法律,那就是极端自由主义,会危害其他人享有民主的权利,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因而我们应该增强法制意识,营造一个依法治国的良好社会环境.(6分)
(2)直接民主:人民主权原则和平等观念获得广泛认同;动员群众,形成革命的根本动力;行之过当,社会秩序不稳.间接民主:取代旧制度.建立了基本的民主制度;确立统治秩序,巩固革命的基本成果;行之不当,不利于革命的推进.(9分)
46.(1)材料一的基本观点是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决不同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6分)
(2)在对日作战问题上,苏联于二战初期为避免两线作战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雅尔塔会议上却以损害中国主权的条件换取对日作战.美国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先与中英发表《开罗宣言》,后与苏联秘密交易,两国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宗旨,而且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9分)
47.(1)没有.拿破仑政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它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政策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特别是《拿破仑法典》的颁布,以法律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2)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个人品质、具体国情、时代形势、历史传统等.(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