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A.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实行部分私有化D.用粮食税代替粮收集制苏联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05 08:14:57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实行部分私有化
D.用粮食税代替粮收集制
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以重工业为中心
B.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C.农业发展滞后
D.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进行
看图回答问题
(1)右图中两个“掰手腕”的人物是谁?
(2)这两人的激烈较量,究竟是为了什么?
(3)这场“掰手腕”的游戏是如何收场的?产生了什么后果?
答案上是A、D啊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A.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实行部分私有化D.用粮食税代替粮收集制苏联的
1.A/新经济政策中有提到允许中小企业私有化,并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恢复市场买卖,充分利用市场作用发展经济.又因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共产主义道路上的初步探索,还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多只能算雏形,所以排除B.
2.D对苏联工业化做贡献最大的是斯大林模式,而斯大林模式的定义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而西方则主要靠私人积累.苏联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以重工业为中心,故排除A,B.苏联的农业在斯大林模式的背景下初步实现机械化,显然没有滞后,故排除C.
(1)中左边的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右边的是美国总统肯尼迪.
(2)激烈较量是为了赢得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以达到自家独霸全球而不仅仅停留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3)美苏争霸分三个阶段.单就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所处的这一阶段来看,这一时期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但美国仍占据优势.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还演出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企图以武力恐吓美国,而最后又在美国的战争威胁下被迫撤走.后果是:双方的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如果就整个美苏争霸的格局来看,则是以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被打破收场.美国一跃成为无人可当的超级大国.后果是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