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改为汉族姓氏的理由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8 15:39:25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改为汉族姓氏的理由
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改为汉族姓氏的理由?
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姓改为汉族姓氏的理由
作为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要想在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站稳脚跟并获得发展,必须缓解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矛盾,既要保证鲜卑贵族原有的政治地位,以获得本民族贵族的支持,又要联合汉族地主阶级,逐步吸收汉族的封建制度和文化,以获得汉族贵族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在姓氏改革方面,下诏制定族姓,根据宗族祖宗的官爵尊卑,分别列入姓族,使鲜卑族与汉族形成合流.这些举措不仅使鲜卑族与汉族在政治上休戚相关,利害与共,而且由于姓氏的改变,为二者之间的通婚扫除了心理障碍,使之能共同维护北魏政权.
  在姓氏改革方面,共有100余种鲜卑姓改为汉姓.其中,10个皇族宗室姓氏全部改变,除将帝姓拓跋氏改为元氏以外,又将纥骨氏改为胡氏,普氏改为周氏,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悉氏,伊楼氏改为伊氏,丘敦氏改为丘氏,侯氏改为亥氏,乙旃氏改为叔孙氏,车焜氏改为车氏.其他鲜卑姓氏改变为汉姓的有,丘穆陵氏改为穆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贺楼氏改为楼氏,勿忸于氏改为于氏,是连氏改为连氏,若干氏改为苟氏,拔列氏改为梁氏,等等.
  北魏统治者定族姓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化解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但在客观效果上却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鲜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鲜卑族与汉族在姓氏称谓上的差别几近消灭后,再配合以鼓励民族之间通婚的政策,使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达到了高潮.北魏以后,经过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及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鲜卑族绝大部分彻底地融入了汉族之中,原来广泛存在的鲜卑姓氏基本上为各种汉族姓氏所取代.时至今日,在北方广大的汉族民众当中,不知有多少姓氏为周、胡、穆、陆、刘、贺、于、梁等所谓的“汉人”,原来分别姓纥骨、丘穆陵、步六孤、独孤、贺赖、勿忸于和拔列,不知有多少北方“汉人”的身体里流淌着北魏鲜卑族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