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1840到1919年中国近代发生的事件,譬如签订的条约之类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9 03:32:59
1840到1919年中国近代发生的事件,譬如签订的条约之类的
1840到1919年中国近代发生的事件,譬如签订的条约之类的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后几十年里,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数十个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大量掠夺侵略权益,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背景:1839年6月3日至25日,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从英美鸦片商贩中缴获的两万多箱鸦片全部当众销毁,冲入大海,这就是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壮举,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振奋了民族精神.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政府以"保护通商"为名,决定要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6月,侵华英军总司令乔治·懿律率领4000名英军,到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挑起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败、清政府的昏庸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技术落后,以及由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形成的军事装备的低劣、军事技术停滞,历时两年多的鸦片战争,最终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大炮的威逼下,被迫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条约内容:《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2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无权自行确定,必须与英国共同议定.1843年,中英又相继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凡中国人与英国侨民发生纠纷,交涉诉讼,其英国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关税值百抽五,规定英国货物进出中国海关,大部税率"值百抽五",内地通过税"照旧输纳,不得加增",从而把中国关税税率固定在最低限度;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就成为以后各国窃夺侵略特权的重要手段;英国军舰可以常驻五口通商口岸,实即外国军舰对通商口岸进行武力威胁,破坏中国的领海权.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等侵略者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他们分别于1844年7月和10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它们不仅取得了《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一切特权,美国还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规定不仅中美民众之间,而且美国人不论与哪国人在中国发生纠纷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美国人有权在五口通商口岸租地建楼、开设医院、建立教堂,进行思想文化侵略;法国则取得了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特权.
  3、影响: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打开了大门,从此各国侵略者接踵而至,它是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破坏,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向半殖民地的中国转化,中国一步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背景:1856年10月23日,英国侵略者为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攫取的权益,打着全面"修约"的幌子,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和英国组成侵略联军,12月29日,攻陷广州.1858年6月,清政府派员赴天津谈判,被迫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决定扩大侵略战争.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占领天津.10月,占领北京,焚毁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2、条约内容:《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南京、九江、镇江、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进入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军舰、商船有权驶入长江和各通商口岸;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四百万两,对法赔款二百万两;并在附约中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
  《北京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开放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赔偿英法兵费各八百万两.
  3、影响: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神圣领土大片被割占,领土主权遭到空前的蹂躏;中国的主权被西方列强进一步破坏和践踏了,使中国社会经济加速半殖民地化;各国公使常驻北京,更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了.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
  1、背景:1856年,沙俄积极支持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乘机与1857年12月派普提雅廷出使中国,谈判中俄东段、西段的边界问题.1858年春,英、法侵略军的炮口已经指向大沽,沙俄政府利用清政府处于"内乱外患交迫"、"正濒于灾难性的困境",派穆拉维约夫强迫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又于1860年11月强迫清朝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10月,沙俄又通过政治讹诈和武力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勘界议定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2、条约内容:《瑷珲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归俄国,只有精奇里江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的地区,即江东六十四屯地区的中国人,仍在原地"永远居住",由中国官员管辖,俄国人"不得侵犯";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领土作为中俄"共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通过中俄《北京条约》,沙俄不仅迫使清政府承认了它一直拒绝批准的《瑷珲条约》的内容,而且还把所谓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吞并;规定中俄西段疆界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俄国取得在库伦、张家口、喀什噶尔等地免税贸易、设立领事并享有领事裁判权.《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国.
  3、影响: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的获利者,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沙俄共侵占了我国一百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沙俄"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四、《中美续增条约》(又称《蒲安臣条约》)
  1、背景:1861年后,外国公使馆先后在北京建立.这些公使和外交官干涉中国内政、刺探军事情报,千方百计地使清政府变成外国侵略者的驯服工具.1868年,美国卸任驻华公使蒲安臣以"大清国大皇帝特派钦差大臣"的身份,率领清政府的外交使团赴欧美等国"访问",这是清政府第一个外交使团出访欧美.在美国期间,蒲安臣擅自同美国国务卿订立了《中美续增条约》(又称《蒲安臣条约》).
  2、条约内容:两国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两国侨民不得因信仰宗教的不同,受到"欺侮凌辱"、"屈抑苛待"";两国人民可以互相往来学习,并在对方指定地点设立学堂.
  3、影响:这个所谓的中美"续增条约",在形式上似乎是平等的,但实质上却是为美国侵略者从中国掠卖华工,在中国设立学堂加强文化侵略,和在"传教"的幌子下进行各种侵略活动,开辟了道路.
  五、中日《北京专约》
  1、背景: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曾在台湾遭难为借口,发兵侵入台湾.守台军民坚决反击,日本军事进攻受挫.为此,日本派特使大久保利通到北京交涉.10月31日,清政府受到英、美等国诱逼,派恭亲王奕(欣)与日本签订了《北京专约》.
  2、条约内容:条约规定,日本从台湾撤军,清政府付银五十万两给日本.
  3、影响:从这个条约中日本虽然没有得到大的权益,但条约中承认日本此举为"保民义举"、琉球被害国民为日本"难民",这等于承认了琉球为日本的领土,这就为日本吞并琉球埋下了伏笔,1879年,日本竟以武力吞并琉球.
  六、中英《烟台条约》
  1、背景:19世纪70年代,英、法两国在中国西南边疆地区进行了激烈的争夺,1874年,英国派遣上校柏朗率领一支武装"探路队",企图探明由缅甸至云南的通道,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派使馆翻译马嘉理前往云南接应,1875年1月,马嘉理在云南和当地人民发生冲突,被人民杀死,这就是"马嘉理事件".英国利用这次事件胁迫清政府于1876年9月签订《烟台条约》.
  2、条约内容:惩办"凶手",赔款20万两,向英政府赔礼道歉;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凡遇内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英国可派员"观审";租界内免收洋货厘金;洋货运入内地,不论华商洋商,都只纳子口税,全免各项内地税;英国得派官员调查滇缅边界贸易情况;英国得派员从北京出发经甘肃、青海,或经四川,前往西藏,转赴印度,也可派员由印度进入西藏.
  3、影响:通过《烟台条约》,英国获得了入侵我国西南边疆的所谓条约权力,英国也实现了它多年来扩大在华通商特权的野心.《烟台条约》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为英国侵略西藏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中国边疆危机加深的一个重要标志.
  七、中俄《里瓦基亚条约》和《伊犁条约》
  1、背景:1864年新疆爆发了各族人民反清起义,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乘机侵入新疆,并于1867年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国"(即"七城汗国"),英、俄两国侵略者乘机侵略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1月,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全部新疆.1878年6月,清政府派崇厚为出使俄国大臣,前往俄国谈判索还伊犁,崇厚对于中外"一切形势略无知晓",结果在沙俄的胁迫愚弄下,于1879年10月擅自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基亚条约》,简称"崇约").崇厚擅自签约引起全国舆论哗然,1880年7月,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国谈判改订条约,经过半年多的反复交涉,于1881年2月在彼得堡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2、条约内容:《里瓦基亚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兵费"500万卢布;割让伊犁以西以南的中国领土给俄国;俄商在蒙古和新疆免税贸易;增辟两条由陆路到天津、汉口的通商路线;俄国在嘉峪关、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设领事馆.中俄《伊犁条约》规定:中国收回伊犁地区;俄商只能到嘉峪关通商,免去到西安、汉口通商;俄国在嘉峪关和吐鲁番设领事馆;俄国在新疆贸易,"暂不纳税";赔偿"兵费"900万卢布;割让伊犁西部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两岸的大片领土;伊犁居民"愿迁居俄国入俄籍者,均听其便".这就使沙俄武力逼迫中国各族居民迁入俄境的罪行获得了《条约》依据.
  3、影响:崇厚以割让大片领土和出卖大量特权为代价,换回一座三面临敌的伊犁孤城,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尽管《伊犁条约》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在主权和领土方面作了重大牺牲,但是和《里瓦基亚条约》相比,它为中国争回了一部分主权和领土.《伊犁条约》签订后,沙俄又强迫清政府连续订立了几个边界议定书,共割去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两个条约都是沙俄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的产物,是被逼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给西北边防、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恶果.
  八、《中法新约》
  1、背景: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加紧向外扩张,1883年底,法国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史称中法战争.由于李鸿章推行妥协投降路线,中国虽然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最后中法战争仍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结束,1885年6月,李鸿章和法国政府代表巴德诺签订了《中法新约》.
  2、条约内容: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在中越边界上指定两处为通商处所,一处在保胜以上,一处在谅山以北,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货物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3、影响:通过这个条约,法国获得了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确保并扩大了它在越南和中国西南的特殊利益.中国打了胜仗,却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进我国云南和广西,大大加深了我国大西南边疆的危机.
  九、中英《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
  1、背景:19世纪以后,随着清朝国势的衰败,英国对中国西藏地方的侵略就变本加厉起来.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使英国人进入西藏合法化,因而进入西藏的英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是间谍和特务,在西藏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报,因而遭到西藏地方政府和西藏僧俗群众的坚决反对.英国派人进藏"游历"和要求通商等活动遭到失败后,便变换手法,制造边界纠纷,公然对西藏发动武装进攻.
  1888年3月,英国侵略军正式挑起武装侵藏战争.1890年,中英双方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1891年底,中英为解决《藏印条约》中遗留的问题重开谈判,1893年12月,双方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续约》.
  2、条约内容:《藏印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拟定了西藏地方同哲孟雄的边界;清政府承认哲孟雄归英国保护;其余通商、游牧等问题,"容后再议".《藏印续约》规定:开亚东为商埠,印度可随意派员驻寓亚东查看英商贸易;藏、印、哲边界免税贸易,以五年为限,在此期间,印茶不得如藏,五年后印茶运藏,所纳税率不得超过华茶入藏之数.
  3、影响:上述两个条约,纯属不平等条约,是英国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和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的结果.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既侵占了中国西藏的一部分领土,又攫取了在中国西藏通商等许多特权.从此,英国打开了中国西藏的大门,为深入侵略中国的西南准备了条件.西藏地方的爱国军民坚决反对英国的侵略,拒绝承认这两个不平等条约.
  十一、《中俄密约》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速,俄、英等国纷纷掠夺在华利权,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严重危机.俄国以"三国干涉还辽"有功,乘机向清政府索取"报酬".1896年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李鸿章被任命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赴俄庆贺沙皇加冕.李鸿章和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拔诺夫举行秘密谈判,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
  2、条约内容:条约规定,日本如侵占俄国远东或中朝两国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战争期间,中国所有的口岸均对俄国军舰开放;中国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两省修造一条铁路以达海参崴,该铁路的修筑和经营,由中国交与华俄道胜银行承办,其详细合同由中国驻俄公使与华俄道胜银行商订;无论平时或战时,俄国均可在该铁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品.
  3、影响:表面上看来,《中俄密约》是中、俄两国共同防御日本的军事同盟.实际上,俄国的目的是在"共同防日"的名义下,通过修筑中东铁路把自己的势力伸入我国东北地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中俄密约》签订后,俄国又强迫清政府于1896年9月8日与华俄道胜银行订立了《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设立了名为中、俄合办实由俄国独揽大权的所谓"中国东省铁路公司",负责修筑和经营中东铁路.俄国在铁路沿线享有派驻警察、开采煤矿和兴办其他工矿企业的权利,实际上把这些地区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的这一系列活动,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他们纷纷在中国强占港湾,掠夺铁路修筑权和划分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