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关系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2 23:27:15
老师,怎样才能写好关系型的议论文呢? 请提供范文,和例子,谢谢
关系型作文
解题思路: 处理好话料与话题的关系
解题过程:
关系型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话题作文是近一段时间内高考作文的主打项目,从所给的话题来看,其中有单向型的,也的关系型的。所谓关系类话题作文,是指在作文话题中出现两个以上的概念,而这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审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走入作文的误区。因此,这类作文的写作难度超过以往单向型的话题作文。像2003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的关系”,即是典型的关系话题作文,它的难度也远远大于以往“诚信”、“心灵的选择”等单向型话题作文,从当年各地平均分偏低就可见一斑。那末,在考场上如何写好关系类话题作文呢?下面就常见的关系类话题作文谈谈写作要点。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
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就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命制而言,其形式主要有两种:①直接亮出话题,如2001年北京摹拟考题,直接要求以“冷与热”为话题作文。②由具体材料抽象出话题,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先是转述韩非子“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再提出两个问题,而后抽象出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一)、并列关系。
所谓并列关系,即话题中所给的两个以上概念存在着并列关系,它们彼此互相联系,写作时,话题里提到的概念都要照顾到,不能有所偏颇。要写好此类作文,须分条陈述,得出观点。如: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秋天的早晨,山头上,……
西天边,那一弯残月还依稀可见;东方,那红日却已露出了半个笑脸。
李岳对残月发出一番赞叹……
张果对红日发出一串歌颂……
高老师听着,看着,若有所思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说的那样……”
要求:请以“朝阳与晚霞”为话题,写一篇散文。要求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写出李岳、张果的具体话语和高老师未说完的话,写人物的神态。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个典型的并列关系话题。这是“残月”给人的印象不是凄凉的,而是牺牲了自己给人以光明的美的化身,“朝阳”显然充满了希望,它的出现会使残月惨淡无光。但如果没有残月,世界也不会如此美丽,朝阳也不会光芒灿烂。显然,“残月”与“朝阳”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物质运动生生不息的规律。因此,作文时就要二者兼顾,不能单纯写残月或写朝阳。由于要求写散文,考生可以发挥想象,前半部分写残月,后半部分写朝阳,最后老师总结时概括二者的积极意义。
写作这篇文章需要克服的毛病是:①人物话说不能揭示事物的意象;②对环境气氛的描写不具体,而是浮光掠影,与中心意思不吻合;③概念间关系不明确,光突出朝阳或晚霞。
(二)、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话题中出现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往往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写作时要学会辩证分析,对这两个矛盾的概念要突出重点,强调利中有弊或弊中有利。如: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一中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人们签署一项请愿书,要求对“一氧化二氢”化学物进行严格控制,甚至完全予以废除。理由是①它有可能引发过多出汗和呕吐,②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③处在气体状态时,可能引起严重灼伤,④发生事故时吸入也有可能致命,⑤它是腐蚀的成因,⑥它会使汽车制动装置效率减低,⑦在不可救治的癌症病人肿瘤中已发现该物质。该中学生拿着这篇文章问过50多人,了解他们是否支持禁止使用这些化学物质。结果支持的占80%,尚不能决定的占12%,只有一人说:“一氧化二氢”就是水呀,怎么能禁止使用呢?遗憾的是,注意到这个常识的人只占了2%!谜底一揭开,人们现时醒悟,因为他们只关注了危言耸听,而忽略了众所周知的一氧化二氢这个水分子基本构成的化学常识。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经历过、听到过有关“关注”、“忽略”方面的事,或者对此有过一些思考。请你以“关注与忽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道矛盾关系类话题作文。从材料上可以看出,人们对一氧化二氢的危害深恶痛绝,八成的人要求禁止这种物质,表现出对环保的密切关注,可在这关注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它的有利的一面——它就是水,世间万物的生命之源!这就引发人们思考,我们对事物关注一面,却又忽略了另一面,如果对人才使用,关注了他的长处,而忽略了他的短处,可以激发他的潜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而一旦过分关注他的短处,忽略其长处,则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有时反而适得其反。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矛盾关系的作文,审题上是不会有多大难度的,但在实际写作当中,要注意克服以下毛病:
①没有明确的关系概念,单纯写“关注”或单纯写“忽略”,导致审题不周。
②虽然在文中写到了关系,但不是矛盾关系,而写成了并列关系,先写对某事的关注,次写对另一事的忽略,导致文章僵化生硬。
③文体不规范。不少学生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编故事不像故事,写记叙文不像记叙,写议论文不像是议论文。
④语言干瘪,没有文采。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考试作文没有文采是难以赢得阅卷教师的认可的。
⑤结构不合理,关注与忽略平均用墨,没有重点。
只要克服上述几点毛病,写好矛盾类话题作文就容易多了。
(三)、辩证关系
这类文题与矛盾关系类的有交叉之处,但为了区别起见,还是单独列出。所谓辩证关系类话题作文,是指话题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写作时要注意从物质、运动、实践等角度切入,抓住其中一个方面,写清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如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正误”之间,就有着复杂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可以分为:
①正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所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负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所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衰亡也”。
③零影响——写一个人秉公办事,不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所谓“宫中府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也”。
④“反影响”——认知的正误反过来影响感情的亲疏。
所以这个文题的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的。“感情”一词的含义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指亲情,也可以指友情、爱情。这个话题又可以放到不同的领域,针对不同的对象去谈;放在家庭生活领域,可以写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朋关系等;放到学校教育领域,可以写师德、德育教育艺术、学生成长等,放到政治领域,可以写执法公私、情义矛盾等,还可以写教练和运动员、观众与演员、顾客和商家等等。只要有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有文化的积淀和融会,有较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来。
写作此文应注意克服的毛病:①文体不明,写成四不象的东西;②思辨关系不强,泛泛而谈,不深刻;③题材陈旧,雷同撞车。
(四)、主客关系
所谓主客关系,是指话题的两个概念中有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驭客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还可以说明。或想象自己如何驾驭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目的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容关系。如: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北京申奥是个热门话题。我国的第一次申办,以一票之差失败,给国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如今,我国政府和人民已经获得了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我们国家举办了,这是新世纪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该参与的大事。请以“我与奥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主客关系的话题。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写清“我”(主体)与文章内容(客体)的关联。至于写作的角度很宽泛,可以写奥运会对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繁荣方面的意义,可以对奥运会的举办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设想。写作时要学会从大处着笔,也可以从细微处体现主旨。
写作此文要注意克服的毛病:①写作角度太大,空喊口号;②主体不明或主客关系颠倒,没有真情实感。
(五)、因果关系
所谓因果关系类话题作文,指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平时我们向别人诉说一件事或一个问题的始末时,我们总是先说事情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最后说出结果,做数学证明题,也往往由“因为”推出“所以”来,我们在写因果关系的话题作文时,也可由因推到果;当然还可以进行变通,采用因果颠倒法,先写出结果或结论,再逐层交代原因,这样行文较常规构思有一定的优势,它先把结果说出来,使得作者的思维有了立足点,文章有了论证的方向,由结论再分析原因,可使思维聚合到一点,不再分散精力,不再受其他因素干扰,在考场上容易成篇。
如上海市1988年高考作文“清流与活源”,这实际上是一个因果关系类的话题作文,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清流是果,活源是因,只要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挖掘“流”与“源”的含义,进而联系实际,进行议论,结构上或由因到果,或由果涉因,就可构思成文了。
写作此文应克服的毛病:①容易误将因果关系当作并列关系写;②思路不清,不能从源与流的关系中进行引申。
(六)、喻意关系
所谓喻意关系,指题目中的概念是抽象的,带有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构思时要注意言在此而意在彼,根据喻意,对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从而成文。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由此可见,联系现实是写作本文的关键,应由题目生发开去,而不能就题论题。如198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能迅速地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谈_____________
这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最早雏形,它虽较现在的话题作文,限制颇多,如限制了文体,只能写议论文(发表见解),限制了标题等;但毕竟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它还是比较开放的,审题上也没有多大难度,因为树木、森林、气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题目中已讲得清楚了,用什么方法写也讲清楚了,只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来对接这种自然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
写作此文的毛病:①不能将题目中的比喻关系揭示出来;②联系实际生活不恰当。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从何种层面解读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空间;“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四、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讨好。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行精心构思,以至成文。
五、要有符合文体基本思路的构思。
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这是对文体的一种淡化,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要文体。事实上,每年的高考作文阅卷,各省都毫不留情地将文体不符的“四不像”作文视为“严打”的对象。因此,考生的考场作文更应彰显文体特点。
六、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另外,注意偷换概念。换词也应尽量避免。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中的词,以免产生曲解。
总之,世间万物是复杂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概念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比如除了上面列举的之外,还有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细述了。不管怎样,拿到题目后,我们应该沉下心来,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各种类型的关系进行作文,我们才能在考场上左右逢源,写出得心应手的文章。
七、范文例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人的谏议?
否也,我认为。因为塞纳克说:“相信—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所以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的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业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
商纣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一个痛苦的果实。
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不一味地“闭门造车”,也不傻乎乎地人云亦云,而解决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一把锁:当需要的时候,这把锁要自动打开,敞开“从谏”的大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呢,它又应该及时地锁上,把外来的干扰拒之门外。
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应有一定的鉴别力,而那思想上的独立和兼容,才是我们作为人的根本基石。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是最高级的,但我们应随时警惕走向极端——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相反。我们应学会于相信中存怀疑,于怀疑中寻找信任。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那把锁。
鉴于此,不妨修正一下但丁的名句来表达我内心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来纠正我们的错误!
【亮点透视】文章材料丰富多彩,从古至今,由中至外,中间恰如其分地插入事例和至理名言。任务纷纷出场,让文章颇具可读性和说服力。给“从谏如流”上把锁,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而结尾改用但丁的名言更见作者视觉的独特和个性化。
做自信的聆听者
十八九岁的我们总是强调独立,独立,往往置父母的忠言于不顾,以特立独行来显示独立,以固执己见来彰显自信。殊不知,我们只是一艘刚下水的巨轮,明天固然要由我们载起远航,然而航线大部分已确定,盲目的自信,无知的横冲直撞,结果就是触礁。所以,还是做一个自信的聆听者吧!那样可能走得更远。
每当听到《男儿当自强》这首歌时,总是血脉乍张,她总会激起我奋进的勇气。有人说自信者自强,我想这是有道理的。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的意见唯唯诺诺,对自己的立场首鼠两端,他是一定无法自强的。
想我中国女排,历史上何等辉煌,五连冠的佳绩至今无人能比,然后却归于沉寂,这一沉就是十七年。而今天,当我中国女排登上世界之巅,唯一的感触只有一句话:自信者自强。因为老一辈的辉煌,新上来的女排姑娘若履薄冰,全国十几亿人注视的目光使她们生怕自己在场上有半点疏漏。结果呢?越是怕越是多,我们多次输在自己,而非输在别人的技术,因为我们一点都不差。而这次,女排精神的回归,就是敢打敢拼、自信自强精神的回归,就是世界第一的回归。
然而大多时候我们还是盲目自信的,以为年轻,我们朝气蓬勃,勇于进取。因为我们无知无畏,易受挫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并非世界的中心,别人的话可能会救你于悬崖边上。达芬奇说过,应当耐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失街亭》这个典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了,我在这里就不再骜述了。从中可以清醒地看出不善聆听的后果,几次机会都被马稷一一放过,最后导致街亭失守,若能听取只言片语,何至于落得个身手并处,导致蜀国元气大伤呢?
若仅仅落到对次事的感慨还不算完,闭目塞听,有些是至死不悟的,更有一些是死要面子,自欺欺人的。有时别人的条分缕析已把利害分析得一清二楚,而他却为了一点残存的面子,拒不采纳,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悲的。
做一个自信的聆听者吧!因为自信,我们这艘巨轮马力十足,勇往无前。因为聆听,我们不时地改变航线,直指目标,直指胜利的彼岸。做自信的聆听者,做自己的导航员。
【亮点透视】作者喻十八九岁的少年为刚下水的巨轮;喻盲目自信为巨轮的横冲直闯;喻失败为触礁,意象生动形象。文中既有《男儿当自强》这激荡人心的歌谣,又有中国女排昨日辉煌与今日灿烂的描述,还有《失街亭》典故的引用,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更可贵之处在于作者联系实际,从自身出发述说聆听的作用,使文章显得鲜活,有生机。
(二)四川(全国卷III)等地区高考作文题为: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记与忘之间
有时候,记像烈火熔炉,让生铁变精钢;有时候,忘像暴风骤雨,让繁花成落英;重生与毁灭往往就在记与忘之间。
(一)
他站在田里,举起锄头,奋力耕耘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流过他俊美的脸庞,落在田地里。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他是勾践。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还要亲自做夫差的马前足。回到会稽就亲自耕种,做到非其亲种则不食,非其妻所织则不穿。吃着粗简的饭食,还要舔尝苦胆;躺在柴草铺上休息时,还在思考着招揽八方之才。他一刻也不懈怠。
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忘国君的责任,没有忘亡国的耻辱!在他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
铭记耻辱,铭记失败,让勾践重新站起,终成一代伟业!
(二)
他坐在那里开心地笑着。耳边响着美妙的音乐,嘴里品着美味佳肴,怀里抱着美人佳丽。
丝竹琴韵里,听不到大臣们讨论争执的吵闹;酒香芬芳里,嗅不到战火烧过城池的刺鼻呛味;美女的流波眼光里,感受不到剑阁栈道凄凉的冷月。他已经忘了他是刘备的儿子,蜀汉的国君!
他真的觉得这样很好,没有政务缠身,却有荣华享乐。父辈暴霜露,斩荆棘,才有尺寸之地。子龙在乱军中拼死冲杀的目的,父皇在追兵前不弃百姓的良苦用心,孔明在《出师表》中的耿耿忠心,他刘禅全忘了!如此富庶的天府之地,他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实在令人寒心。
忘记使命,忘记责任,让他落下不肖子孙这一千古骂名!
(三)
记与忘,或许只是一种态度,但记与忘之间却决定着兴衰成败。
雨正大路也正长
漫天大雨降落在高考前夕,无情的纸花将爷爷送走。
这一刻,我很清楚,我在高考;这一天,我终生难忘,是爷爷的头七祭日;这一刻,爸妈正在麦地里挥洒着土黑的汗水拼命地收割,而不孝的儿子却在考场上无奈地发呆!
是的,这一刻,谁都应该铭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爷爷念书只有小学程度,然后便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十几岁已是家中的主要劳力,一个人承担了家里几乎所有事务。为了生计,他学过盖房,做过生意,又唱戏,精通各种乐器,他是农村的能人。他曾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方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都要吃得苦中苦,这一点,我至今铭记。
看着窗外,阳光洒满大地,这一天对许许多多人来说是快乐的,享受的一天。对于我,对于农民,却是残酷的,家要割麦,儿要高考。太阳暴晒,汗水挥洒,娘是高兴的,因为我在高考;儿却无奈,因为我知道娘在做梦。
这一刻,是刻骨的一刻,是疼,是痛!是该铭记,还是该忘记?我不知道!
时光慢慢推移,命运的坎坷开始一点一点暴露,当然,我不怕。农村的孩子都这样,贫穷与闭塞已经不能将他束缚,走出去,要富裕,挣脱贫穷,挣脱知识的贫乏,挣脱所有的无知与偏见!这一刻,思想在混乱中高度清晰,这是积极健康全面奋进的一刻,要铭记!
那么,忘记什么呢?当无休止的大雨在高考前泼向大地时,我将爷爷送走,将自己一半的生命送走。恕孙子不孝,这些是悲痛,是悼念,是无奈,是过去了的日子,为了前行,我要把它们忘记!
6月5日,雨正大,我坐在长途汽车上,感觉自己像是在逆着命运奔跑,但我心里清楚,这是惟一的路,是我十几年寒窗苦读才等来的,对我来说,对我的家来说确实不易,应该铭记,应该奋进!
雨正大,路也正长!
坚强地走下去,忘记一切自怨自艾的眼泪,铭记农村,铭记贫穷才有动力,才会奋进,才会懂得珍惜奉献!谨记:路正长,仍需努力!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