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牛年还是想说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4 11:35:00
今年时逢己丑,牛年又到。笔者未能脱开X年说X的俗套,禁不住还是想说说牛。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从小在乡下长大,曾经与牛为伍,对牛一直怀有敬意。更主要的是,近年来牛的形象似乎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害,一些所谓新观念的提倡者们对“老黄牛”精神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肆意奚落、歪曲和诋毁,使“牛”们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故很想为牛说几句公道话。

牛作为六畜之首,从古至今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它日复一日,在田野拉套耕耘,为人类造福;它多贡献,少索取,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就是老黄牛的品质和风格。也正因为如此,它一直被人们所敬重和喜爱。老黄牛精神被人们当作美德加于学习和颂扬。南宋宰相李纲就有《病牛》一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鲁迅先生留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千古名句。毛ZEDONG同志号召:“一切共1产1党员、一切革命者要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自己也正是这样实践的。

但是,近些年来有人打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旗号,用尽褒词贬用之能事,对老黄牛精神横加指责、甚至漫骂攻击。说什么,“牛不如马跑的快,也没有火车飞机的高速度,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老黄牛遵规蹈矩,没有创新精神”、“老牛破车”.....云云。

以人喻牛,“老黄牛”作为一种比喻同任何比喻一样难免有某些缺憾。人们通常所说的“老黄牛”,是从本质上、精神上作比。而那些自视高明的“观念更新”者们,却一偏盖全、偷梁换柱地把“老黄牛”精神给歪曲了。其实要说挑毛病,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常言说:“马儿能历险,耕田不如牛”,你说飞机飞的快,但云雾天能飞吗?而牛却能风里来雨里去。不是吗?

看来,我们说话办事应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决不能人云亦云,搞形儿上学。观念更新绝不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臆想,更不是在文字上颠来倒去地搞文字游戏。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千里马”,也需要“老黄牛”,扬“马”无须抑“牛”。否则,很可能会冷了“老黄牛”们的心,以至耕地之类的脏活累活都没人愿意干了。要知道,现在许多庄稼地还是靠老黄牛耕着呢,有许多孺子牛在为人类奉献着奶水,哺育着人类的未来。

当然,牛也有牛脾气,牛脾气要用在正道上,耕耘拉车难免坑坑凹凹,但只要认准方向一股作气,就会踏平坎坷成大道。牛脾气切莫用在无事生非、恃强凌弱上面,象哪个深圳官员林嘉详那样牛气冲天地骂老百姓“你们算个屁呀”。如此耍牛冲横、伤害无辜,必遭呵斥鞭打。

牛年要有牛劲,改革发展需要老黄牛精神。要干一番事业,就得象老黄牛那样脚踏实地去开垦、勤勤恳恳地去耕耘。老黄牛的精神,是奋斗的精神,是创造的精神,而那些不学无术的空谈家,比之“老黄牛”的品质和风格,显然要低劣的多。 阅读1-3段文字,简要分析论证过程。(3分) 在第二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的诗句论证观点,请你再举出符合本段论证的俗语或诗句。(3分)
牛年还是想说牛
解题思路: 理清文章脉络。
解题过程:
1、从正面论证到反面论证。从赞美老牛精神到对老黄牛精神横加指责、甚至漫骂攻击。
2、晚唐诗人李咸用的诗句“谁听宁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让我们想起落魄贤才宁戚喂牛而歌获赏识的典故。宁戚博学多才,未遇贤主。路遇桓公出行,便头戴破斗笠,叩牛角而唱:“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适至干。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桓公明辨其贤,录人不拘,拜为大夫,佳话流传千古。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