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典故"赵氏孤儿"具体内容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16:13:38
典故"赵氏孤儿"具体内容是什么?
典故
司马迁《史记.赵世家》(下称《赵世家》)载,晋国赵氏家族于晋景公三年(前597年)遭灭族之祸,史称“下宫之难”.赵氏遗腹子赵武在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并依靠韩厥等人的帮助复兴赵氏.关于赵氏孤儿的传说,自古以来就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版本一、一场由忠奸双方演绎的悲喜剧.
  《赵世家》的记载是这样的:屠岸贾是晋灵公(因昏庸残暴,被赵氏弑杀)的宠臣,晋景公时为司寇,主管国家政法工作.屠岸贾要作乱,追究晋灵公被弑一案,借题发挥要诛灭赵氏.当时,与赵氏交往颇深的韩厥告赵朔赶快逃走,赵朔不肯.在屠岸贾的鼓动下,诸将擅自进攻赵氏於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赵朔是赵盾之子,赵同、赵括、赵婴为同父同母兄弟,与赵盾同父异母.),并将赵氏灭族.
  赵朔的妻子(史称赵庄姬)是晋景公的姐姐,怀有赵朔的遗腹,逃到晋景公宫内躲藏.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对赵朔友人程婴说:“怎么不同赵氏一起赴死?”程婴答:“赵朔的夫人有遗腹,若幸而生男,我就奉他为主,助他复兴赵氏;若是女孩,我再死不迟.”不久,赵庄姬生下一男.屠岸贾知道后,便带人到宫中寻找.赵庄姬将婴儿藏于裙中,暗暗祈祷说:“如果赵氏当灭,你就哭出声;不当灭,就不要出声.”婴儿竟没有出声,逃过一劫.
  过后,程婴找公孙杵臼商议:“屠岸贾不会甘心,必定会再来查找,你说怎么办?”公孙杵臼问:“复立孤儿与死哪件事更难?”程婴答曰:“死很容易,立孤难.”公孙杵臼便说:“赵氏先君对你不薄,还是你做难事,我做容易的事,让我先行一步吧.”
  于是二人便将别人的婴儿带在身边,藏到山中.程婴偷偷找到诸将说:“程婴不肖,不能保全赵氏遗孤.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孩子的藏身之处.”诸将大喜,答应了程婴的条件并攻打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假意骂道:“程婴你真是个小人啊!当日不能随赵氏死难,还和我一起商量保护赵氏孤儿,今天却又出卖我.纵然不能立孤,你又怎忍心出卖这孩子啊!”于是抱着孤儿仰天长叹:“天啊天啊!赵氏孤儿何罪?求你们让他活着,只杀我公孙杵臼一人吧.”诸将不应,于是杀了公孙杵臼和那个孩子.程婴从此背负着卖友求荣的骂名,与真的赵氏遗孤一起藏到了山里.
  十五年后,晋景公患重病.占卜的人称是怨死的大臣在作祟.韩厥趁机把当年下宫之难的实情告诉了晋景公,并告诉他赵氏孤儿并没有死.晋景公便将赵武召入,藏于宫中.待诸将入宫问疾时,晋景公借助韩厥之力胁迫诸将面见并认可赵氏孤儿赵武,诸将与程婴、赵武一起进攻屠岸贾,灭其族.
  待到赵武长大成人,程婴对赵武说:“昔日下宫之难,大家都能随主人死难.我不是不能死,我想的是要复立赵氏后人.现在你已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地位,我要到地下报与赵盾和公孙杵臼知道.”赵武哭着叩首请求说:“赵武愿意劳苦筋骨来报答您的恩德,您怎能忍心离开我去死呢!”程婴曰:“不可以.公孙杵臼认为我能成就复兴赵氏的大业,所以先我而死.现在我不报与他知,他会认为我没有把事情办成.”于是拔剑自刎而亡.
  《赵世家》关于赵氏孤儿一事描写传神,人物对话详细而生动,故事性极强.不似史家手笔,更象一段传奇小说,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版本二、围绕权利之争,多方参与其中的内讧.
  对“下宫之难”一事,历史记载大相径庭.早些的《左传》是这样描述的:赵庄姬与赵婴有奸情(此事应在赵朔死后不久,属叔叔于侄媳妇乱伦),事情败露后赵婴被赵同、赵括兄弟逐出晋国,并死在齐国.赵庄姬因此怀恨在心,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氏说,“赵同、赵括将要作乱”.与此同时,与赵氏家族早有矛盾的栾氏、郤氏家族趁机出面为赵庄姬作证.于是,晋国诛杀了赵同、赵括,并灭其族.当时,赵武跟着赵庄姬住在晋景公宫里.
  不久(根据有关记载推断,应为半年到两年时间),韩厥对晋景公谈起赵衰、赵盾的功绩,称如果他们这样的人都没有后人祭祀,谁还愿意为国家效力.于是晋景公复立赵武为赵氏后嗣,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邑.其他典籍如《国语》、《史记.晋世家》(下称《晋世家》)的记载与此相同,整个事件脉络基本清楚.
  为什么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载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对史籍所载“下宫之难”的有关资料进行考辩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赵世家》所谓“赵氏孤儿”之说,虚构的成分很多.主要证据:
  其一,所谓“赵氏遗腹”的史实不足为信.《赵世家》对赵朔着笔不多,但赵盾死后,赵朔承袭了他的职位.晋景公三年,赵朔以下军统帅的身份与楚国作战,其政治地位仍高于赵同、赵括、赵婴兄弟.此后,史料对赵氏家族的记载中便没有了他的消息,可能是英年早逝了吧.而后,这才有赵婴与赵庄姬通奸的说法.照此时间间隔推理,景公十七年赵庄姬不可能怀有赵朔的遗腹.而另据《左传》记载,“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国语.晋语九》亦称赵武“从姬氏于公宫”.可见,“下宫之难”时赵武年幼,跟随母亲依舅父(晋景公)而居.如此说来,“搜孤救孤”以及公孙杵臼、程婴的相关记载也就不足为信了.
  其二,《赵世家》载“下宫之难”诛杀的范围明显有误.屠岸贾为追究晋灵公被杀一案,“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皆灭其族.”这里,并没有提及弑君的主凶赵穿以及同为卿大夫的赵旃家族.而《晋世家》、《左传》均言当时诛杀的只是赵括、赵同兄弟家族.《左传》载赵婴与赵庄姬通奸,死于鲁成公五年(前586年).赵朔具体的死亡年代虽无从考证,然赵婴得与赵庄姬通奸,说明当时赵朔确已死了.如果“下宫之难”发生时赵婴、赵朔叔侄均已故去,那么《赵世家》记载存在的漏洞就很明显了.
  其三、《史记》关于下宫之难发生的时间(晋景公三年,即前597年)互相矛盾.同出于司马迁之手的《晋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均明确记载,该事件发生在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左传》的相关记载也与此相同.晋景公三年之后的许多历史事件,赵氏多有参与.如晋景公六年(前594年),“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鲁成公五年(前586年)赵婴与赵庄姬通奸,被赵括、赵同兄弟放逐;晋景公十二年(前588年),晋始置六卿,赵括、赵旃皆为卿.由此推断,“下宫之难”不可能发生于晋景公三年.
  其四,关于赵武复立的时间.《赵世家》、《韩世家》皆称“下宫之难”发生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过了十五年即景公十七年(前583年)又复立赵武.但《春秋》、《左传》、《晋世家》与此记载截然不同.《晋世家》景公十七年记载:“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奈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景公十七年:“复赵武田邑.”可见赵氏族诛与复立赵武的时间间隔并不遥远.也可以证明当时诛杀的确为赵同、赵括家族.作为晋景公外甥的赵武,随母亲一起生活在宫中,似乎没有受到此事的波及.
  笔者认为,“下宫之难”的历史背景比相关记载要复杂得多.春秋中后期,各国卿大夫势力渐强.尤其是晋国,赵氏、栾氏、郤氏、韩氏、荀氏、士氏、魏氏、智氏等家族人才济济,主导国家军政大权.公室与卿大夫之间,卿大夫相互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卿大夫同族内部,也存在族权(即大宗与小宗)之争.围绕这一系列矛盾,发生了多起君臣弑杀、众卿争斗的闹剧.如晋灵公被赵穿弑杀;晋景公与卿大夫共灭赵氏;晋厉公灭郤氏家族;栾氏、中行氏弑杀晋厉公等等.
  就“下宫之难”而言,赵庄姬诬告赵同、赵括谋乱是导赵氏族诛的直接原因.其目的有二:一是对赵同、赵括流放赵婴的报复,二是要借机恢复赵武在赵氏家族中的正统地位.赵氏三代(赵衰、赵盾、赵朔)执政,与栾氏、郤氏诸卿势力早有矛盾.赵庄姬的诬告,给了栾氏、郤氏打击赵氏的口实.其积极提供伪证,实际上是借刀杀人,用心昭然若揭.而晋景公则利用了卿大夫之间的矛盾,欲通过内乱削弱各方势力,以达到巩固公室的目的.至于屠岸贾其人,虽然无法找出他的幕后指使,但他充其量只是个被人利用,而后便被无情抛弃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