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数学 > 作业

如果每种商品最后1单位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消费者就达到了效用最大化.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从微观经济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数学作业 时间:2024/06/06 04:41:56
如果每种商品最后1单位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消费者就达到了效用最大化.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从微观经济学)
如果每种商品最后1单位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消费者就达到了效用最大化.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从微观经济学)
不正确.
应该是如果某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这意味着这种商品的总效用最大.
如果每种商品最后1单位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则实现消费者均衡原则
例如:你肚子很饿,一个包子对你的效用就会比平时大.如果包子5元一个,可能这时候对你的效用是10 (因为解决了你饥饿的问题),所以边际效用是10-5=5
接着你吃第二个包子,可能这时候的包子对你效用就减少了一点,但是你还是比较饿,所以包子效用为8,边际效用为8-5=3,
吃第三个包子,效用为5,边际效用为5-5=0
但是这时候由于你已经很饱了,包子对缓解饥饿已经没有作用了,
你吃第4个包子带来的效用可能就是3了所以边际效用为3-5=-2 意思就是包子给你带来了负效应.所以最后以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最小是,消费者达到总效用最大化
实现消费者均衡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和总效用最大化建立起来的效用理论,把市场中的消费者描绘成“经济人”或理性的决策者.经济人被假定为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如收入等)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体,而且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在市场上的行为是理性的,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也知道满足需要的方法.然而,他们的收入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收入只能购买有限的商品.因此,消费者所要考虑的应该是在收入有限、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妥善地使用有限的收入来选择购买商品,以便能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即达到效用最大化.如果达到了这个目的,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就是实现了消费者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