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反射波为 求入射波 x=6 0.02cos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6 08:45:03
已知反射波为 求入射波 x=6 0.02cos
已知某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能量为入射光能量的0.8.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反射光子数为入射光子数的

A错B对.因为反射无法改变入射反射光子的频率.所以改变的只能是光子的数量,而因光子频率不变,故每个光子能量不改变

已知入射光线方向向量(m1,n1,l1),与反射面交点坐标为(x,y,z),如何求反射光线方向向量(m2,n2,l2)?

x^2+y^2=4*f*z,记抛物面方程为z=z(x,y),p=dz/dx,q=dz/dy,在点(x0,y0,z0)处的切平面方程为Z-z0=p0(X-x0)+q0(Y-y0),法向量为(p0,q0,

光线射到X轴上并反射,已知入射光线的倾斜角α=30°,求入射光线的斜率、反射光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入射光斜率tan30°=3分之根号3反射光倾斜角150°反射光斜率tan150°=负的3分之根号3

.一列波以60的入射角入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反射波刚好与折射波垂直,若入射波的波长为0.6m,则反射波和

根据反射定律,得到反射角为60°,根据垂直关系,折射角为30°.因而介质2对介质1的折射率为n=sin30°/sin60°,根据n=λ2/λ1,得折射波的波长为λ2=(sin30°/sin60°)λ1

一条光线沿直线2x-y+2=0入射到直线x+y=0后反射,则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先求交点(-2/3,2/3)再取2x-y+2=0的一个特殊点作关于x+y=0的对称点比如(-1,0)的对称点是(0,1)这个直线过(-2/3,2/3)(0,1)解出来就是x-2y+2=0

已知入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x-y-4=0,经x轴反射,那么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笨方法: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要用图,这里画不出来,有问题可以用百度HI问偶.或者:在入射光线上随便找两个点,把它关于x轴的对称点写出来(比如点(2,-1)关于x轴对称点是(2,1

入射光线沿x+2y+2=0射向直线l:x+y=0,求被直线l反射后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

由题意被直线l反射后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即为x+2y+2=0关于l对称方程.从方程x+2y+2=0可知它过(-2,0),(0,-1)两点,这两点关于x+y=0对称点为(0,2),(1,0),则过这两点方

入射光通过P(-1,-2)射出 经过位于直线x-y+2=0上的镜面反射与圆(x-1)^2+y^2=1相切 求入射光线的直

入射光线的直线方程为y=1或y=-5x/12-2/3再问:过程--再答:上面给出的直线方程y=1或y=-5x/12-2/3是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入射光线的直线方程为x=-1或y=-12x/5-22

一条光线从M(5,3)射出,遇x轴反射,入射光线所在直线与x轴相交所成锐角为α.若tanα=3,则反射光线

这个需要审题,入射光线所在直线与x轴相交所成锐角为α则入射光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是α或π-α则斜率是k=tanα=3或k=tan(π-α)=-3∴直线是3x-y-18=0或3x+y-12=0

已知一条直线从点P(6,4)射出,与x轴正向交成锐角a遇到x轴反射,已知tan a=2,求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方程

已知tana=2,那么入射光线的斜率k=tana=2入射线的方程是y-4=2(x-6),即y=2x-8那么反射线的斜率是k'=tan(180-a)=-2入射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4,0)所以,反射线方

在反射过程中,反射波跟入射波相同的量是 (ABC)

反射波在反射过程中,会带动反射物振动,因而会有能量损耗,而这种能量损耗的直接表现就是振幅的减小而波在传播过程中,只要介质不变,其传播速度(即波速v)就不会改变.而波的频率f取决于振源的振动频率,那么波

一条光线经过P(2,3)点,设在直线l:x+y+1=0上,反射后穿过点Q(1,1),求入射光线方程.

点Q(1,1)关于直线l:x+y+1=0的对称点Q'为(-2,-2),则直线PQ'即为所求所以直线PQ'的方程为:(x-2)/(2+2)=(3-y)/(3+2),即5x-4y+2=0

2 自点P(-3,3)发出的光线l经过x轴反射,其反射光线所在直线正好与圆x^2+y^2-4x-4y+7=0相切,求入射

.把已知圆方程化为:(x-2)2+(y-2)2=1则P(-3,3)关于X轴的对称点P‘(-3,-3)在反射光线上,设反射光线所线方程为y+3=k(x+3),即kx-y+3k-3=0,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向向一反射面入射,如图所示.入射波的振幅为A,周期为T,波长为λ,t=0时刻,在原点O处的质元由平衡

1),∵t=0时质元由平衡位置向正方向移动,∴设波函数为:f(x,t)=Asin[(2π/T)t-(2π/λ)x+φ],其中f(x,t)表示x处质点在t时刻的位移.只需确定初项φ,∵v=ðf/

一条光线沿直线2x-y+2=0入射到直线x+y-5=0后反射,则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由2x−y+2=0x+y−5=0 得x=1y=4,故入射光线与反射轴的交点为A(1,4),在入射光线上再取一点B(0,2),则点B关于反射轴x+y-5=0的对称点C(3,5)在反射光线上.根

机械波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y1=Acos2π(x/λ+t/T),在x=0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一固定端,设反射时无能量损失,

反射y2=-Acos2π(x/λ-t/T),驻波y1+y2=2Asin(2πx/λ)sin(2πt/T),波节x=kλ,波腹x=(k+1/2)λ,k=0,1,2...再问:求详解再答:这个,,要不上q

光线沿直线y=2x+1入射到直线x+y+5=0后反射,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为(  )

由y=2x+1x+y+5=0,可得x=−2y=−3在直线y=2x+1上取点(0,1),设(0,1)关于直线x+y+5=0的对称点为(a,b),则b−1a×(−1)=−1a2+b+12+5=0∴b=-5

问下关于驻波的问题.入射波经过反射点(节点)反射后,反射波的波函数为 y=Acos[2派(vt+x/波长)+派]入射波的

考虑一下,怎样找出一个向左传播的波和向右传播的波的差别吧.关键是速度的方向!所以向左和向右传播的波的相位分别应该是vt+x/派和-vt+x/派.当把负号提出来以后,就变成了vt+x/派.

已知光线经过点A(2,3)经直线X+Y=0反射.其反射光线通过点B(1,1),入射直线的方程是

点B(1,1)关于直线X+Y=0对称的点D‘(-1,-1)AD'所组成的直线即入射直线,点A(2,3)所以入射直线的方程为y=4x/3+1/3

一列波与其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反射端为固定端时,反射波的波形与入射波是什么关系?

也不是完全重合,只是在一些特殊的时刻重合,相差波长整数倍的时刻,图形是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