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倒有10cm长的,倾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5 06:13:14
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倒有10cm长的,倾斜
(2014•梅州)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A、B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

(1)B试管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20℃时,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B;(2)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所以图2中N,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选:N;(3)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分为以下几步:a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试管中装药品,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正确的顺序应是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试管中装药品,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后,固定在铁架台上;a加热试管;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f将导管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老师出示了如图4说是的装置,并向装置中加入深度为10cm的水.将该装置缓慢放入酒

答案:12.5cm解析:橡皮膜恢复原状后,内外的压强相同,即水与酒精产生的压强相等:ρ水gh1=ρ酒gh2h1=10cm=0.1m化简得:h2=ρ水h1/ρ酒=1000×0.1/800=0.125m即

如图10-5所示的装置中,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将左边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再将NaOH溶液滴入封闭且有CO2气

A、D肯定不对,压强减小,沸点降低,这是常识;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了,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固选B,不用看图,

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为什么导管里试管底端要留有2-3cm呢为什么导管接触试管底会使水倒流?

导管接触试管底,当收集一定量的蒸馏水后,导管会没入蒸馏水里面,当停止制取蒸馏水时,容器内的随着温度的降低气压也会降低,蒸馏水就会倒吸到容器内

如图,小明自制了一个小孔成像装置,其中纸筒OD的长度为15cm,他准备了一枝长为20cm的蜡烛,

根据等比例关系可得:设蜡烛应放在距离纸筒x远的地方5/20=15/x则解之得:x=60

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1图所示的现象.下列分

A、由于甲物质有剩余,所以在该温度下,得到了甲的饱和溶液.正确.B、由于此时乙全部溶解,无剩余,存在两种可能:恰好饱和和不饱和.错误.C、由于在20℃是甲剩余,所以在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小,所以看图可知

(2005•镇江)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把试管固定在盛有饱和石灰水(25℃)的烧杯中,再向试管中滴入约5mL盐酸,如图

金属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石灰水的温度升高,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会析出氢氧化钙溶质,导致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1)①石灰水变浑浊;(2)①镁与盐酸反

如图,烧瓶密封,a试管中盛有某种物质,b试管中装有水,当向a试管中加入水,导管在b试管中冒出气泡

因为要发生导管B冒出气泡,也就是告诉你A试管中当加入水时有大量的热放出,使瓶中气体膨胀,所以在四个选项中,A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BD是都是物质溶解放出大量的热,C中是温度基本

.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倩设计了如图6—1所 示的实验装置.小倩认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

NaCl,无变化,U形管左端上升NaOH,温度变低U形管左端下降NH4NO3,温度变高无变化后面的让你设计实验画出简图谁有答案啊

如图,△ABC,∠C=90°,AC=8CM,BC=6cm,AB=10CM.动点P在AC上以2cm/s的速度从C向A运动;

(1)当△ABC相似于△QPCAC/QC=BC/PC8/(6-t)=6/(2t)解得t=18/11约为1.636秒当△ABC相似于△PQCAC/PC=BC/QC8/(2t)=6/(6-t)解得t=12

如图,Q1:为什么该实验要先向试管内通一会氢气再加热?

1.因为氢气在不纯的情况下点燃会爆炸,所以在实验的时候都是要求先通入纯净氢气的;2.如果不通氢气的话,空气会进入试管,则被还原的铜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又会被再一次氧化,那你的实验就算失败了.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1,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向试管A中加入10ML,6MOL/L的稀HNO3和1G铜片,立即用带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NO+O2=2NO2(2)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故反应速率加快反应一段时间后HNO3浓度降低,故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3)AB

如图,矩形ABCD中,AB等于10cm,BC等于5cm,点m以1cm每秒的速度从B向C运动,同时

由题意当0<t<5时,s=50-1/2×(5-t)×2t.即s=t²-5t+50.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20cm,BC=10cm,有一点P沿着长方形的边从A向B再向C以2cm/秒的速度移动

AB=20(cm),经过的时间t=20/2=10(s),BC=10(cm),经过的时间t=10/2=5(s),分段函数:P在AB上时,AP=2t(cm)S△APC=AP*BC/2=2t*10/2=10

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气体,甲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液体.

(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其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 2H2O+O2↑;(2)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当氧气进入乙装置时,从

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

,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答案是B再问:Ϊʲô��ѡA再答:������˲�����͸����ͬһ��再问: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不是物像同侧的吗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