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晋公不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4 18:47:56
阅读课后题怎么填
晋公不君
解题思路: 认真通读文段的内容,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同学,你没有提交问题的具体内容,因此,希望以下解答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路,祝你心情愉快,学习进步!
解题过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能够。
B.公患之,使锄麑贼之——贼:偷窃。
C.宣子田于首山——田:通“畋”,打猎。
D.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书法:记载的原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B.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D.其我之谓矣/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记述晋灵公实行暴政的史实,他非但不接受赵盾、士会的讽谏,竟然多次实施计划欲除掉向他进谏的人。如此多行不义,最终招致被臣下弑杀的下场。
B.赵盾忠君爱国,恪尽职守,深受人们敬重,在生死关头,锄麑、提弥明和灵辄都挺身而出保护他,为此锄麑、提弥明自杀,灵辄出逃。
C.本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紧张曲折,悬念迭出,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D.本文通过晋灵公、赵盾和灵辄等鲜活的典型人物,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国君能够有好的结果,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哪里只是臣子们有了依靠。
(2)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