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给一个有点深度的成语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3 04:43:03
给一个有点深度的成语典故.
不要太简单的成语,但也不要那么莫名其妙的!最好字数在600字左右.
给一个有点深度的成语典故.
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 ( kuài zhì rén kǒu ) 炙是烤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来人们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里引伸出“脍炙人口”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