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行走在消逝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5 21:28:38
还记得你的童年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也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惆怅,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情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 800字
行走在消逝中
解题思路: 首先必须界定清楚“消逝”。“消逝”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就是“消失”。很显然,从材料的提示看,这里的“消失”必须是美好事物的消失,是形而上的消失,比如说梦想,比如说文明,而绝不能仅仅理解成具体某样事物的“消失”,消失绝不是丢失,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消逝”是必然发生的,任何的小概率事件必须排除写作范围外。当然,双关的内容除外。
解题过程:
【材料解读】
首先必须界定清楚“消逝”。“消逝”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就是“消失”。很显然,从材料的提示看,这里的“消失”必须是美好事物的消失,是形而上的消失,比如说梦想,比如说文明,而绝不能仅仅理解成具体某样事物的“消失”,消失绝不是丢失,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消逝”是必然发生的,任何的小概率事件必须排除写作范围外。当然,双关的内容除外。
其次,对“消逝”与“永恒”之间的关联进行探讨是有价值的。“鸟儿飞过,天空已经留下痕迹”。换而言之,“消逝”是另一种形态的“永恒”。童年消逝,但对童年的追忆是永恒的,文明消逝,对文明的缅怀是永恒的。人类在消逝与创造中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永恒。所以看似写“消逝”,实质上写的是“永恒”。看似写“消逝”实质上是写创造。“落花流水春去也”写的是消逝的无奈,但一旦将这“无奈”用艺术创造的形式写成了诗句,它同样就走向了永恒,让世世代代的人传唱。
【审题提示】
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理解“消逝”的内涵。“消逝”,是事物因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变化到一定程度而逐渐减少乃至没有,侧重过程逐渐减少。那所谓的“行走在消逝中”也就是人对周围“消逝中”的现象的观察及思考,既有对人生美好事物的追忆,又有对文化消逝、文明进步的探究;既有纵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又有横向的人生意义的多方面的考量与结合;既可以写得感性也可以作出知性和理性的思索。
【构思提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思:
1.从文化状态入手:“消逝中”本身是一种成长的经历,也是一种有些无奈的选择,而“行走”则是我们成长的脚步,并可以推及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可从“流行文化盛行,经典文化渐渐消逝”为切入点展开:经典文化如果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消逝将会是一种极大的悲哀,我们应当多接受一些传统文化的熏陶,多读些古诗文,读些大师之作,珍惜并学习我们身边的文化,保留住即将消逝的精华。这将是我们个人修养的提升,也是社会文化品位的提升。
2.让历史人物做主角:《行走在消逝中》这个题目具思辨性与文学气息,我们既可作个人情感之抒发,又不妨以充分的史实掌故为论点之阐明。重要的不是消逝之事本身,而是对消逝的看法。应以豁达之心对待已逝的美,而以积极之心在路途中找寻填补。
3.写自己的成长得失:我们的成长,便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从小到大,停停走走,看过路边的风景,听过林间的鸟鸣,闻过野花的香气,这些都在时间的消逝中慢慢成为脑中抽象的概念,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
4.写写身边的变化:污染、正义、动植物濒临灭绝……当然通篇不可过于消沉,毕竟“行走”二字淡化了“消逝”的低迷之感,因而还是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范文】
“顿悟是智者的专利,愚顽如我者只好倚重一个‘渐’字。”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久别阳光的午后,她就像一个精灵,毫无任何的预告,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占据了我的整个头脑,占据了我的整个思考。
记得史铁生曾经在《活着的事》中这样写道:世界上唯一你可以拥有的东西就是过程,而时间永远是流逝的。
是的,也许你曾惊叹夕阳的无限美丽,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倩影;也许你曾流连于昙花的娇姿,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生命;也许你曾迷失于月光的朦胧之美,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光芒。生命是美丽的,生命是令人惊叹的,生命是令人敬畏的。但,生命却也终将逝去,徒留下一派繁华,一声惊叹,一句感慨。这也似乎在预示着我们终将行走在消逝中。
生命是消逝的,我们在历史的消逝中行走。就如史铁生呐喊的一样:“啊!这些时代已经远去!我们内在的千年如此古远!”已经记不清是哪一位历史学家了,只是一直很清晰地记得这样的一句话“历史是在破中而立的”。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于是就有了商鞅、欧阳修、王安石那石破天惊的一举,将旧时的制度应着历史而进;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于是也就有了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的英雄胆略,从而将新的皇朝屹立在历史的一隅。我敬仰陈胜、吴广的胆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自己连同他们的气概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也许这就是“皇权至上”的没落的开端,也是皇权在历史中消逝的开始,可是,我们在千年之后,却依然在感慨着这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生命是消逝的,我们也在生活的消逝中行走。“人生唯一不能掌控的就是时间,而最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却唯有时间。”依稀还记得孩提时在人群中紧紧拽住父亲的衣角;依然还留恋着在深夜母亲身上特有的气息;当然还有外婆手中为了哄我喝药而准备着的那红得分外妖娆的冰糖葫芦。那时候的你呀,也许会因为母亲的一个眼神而停止哭闹;也许会因为父亲的刺刺的下巴,而拒绝父亲的亲近;更可能会因为一时的赌气而放弃自己最喜欢吃的糖醋排骨,当然等生完了气,还是可以再闹着要吃。可是,可是这样的一切随着你的长大,所有的那些美好却也只能是当作回忆,你要学会去承担,学会去分享,学会向生活学习。只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了,你不可能再拽住父亲的衣角,你也没能再像孩子一样耍着自己的小脾气,只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了。
生命在消逝中行走,生命在行走中富有。也许你的确无法抓住时间,可是你却可以在行走中仔仔细细抓住每一个你可以抓住的瞬间。也许某一天,在你低头翻阅记忆的书签时,你会发现之于生命之于自己,始终是无怨无悔的。
【点评】
该文富有理性的思辨,能融古今于一瞬,于行走中思考人生的真谛。
首先是文章思路清晰、严谨而富有理性。文章紧扣住生命在消逝中行走这一命题,分别从历史和生活的角度探索在消逝中行走的悲壮,从而深化“在行走中仔仔细细抓住每一个你可以抓住的瞬间”这一立意,既有“消逝”的感慨,又有“重构”的自信。
其次是文章材料信手拈来,驾驭灵活自如。既有历史人物纵横的身影,又有生活细节的细腻再现;既有旁征博引的名言事例,又有辩证理性的思考探索。最后是语言成熟老练,在纷繁复杂的材料面前依然镇静自若,有条有理,表现了深厚的语言功底。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