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06 06:22:00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回答:
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根本原因。(9分)
②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8分)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

①相同点:都不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对外贸易。(3分)出发点:明朝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防止倭寇的侵扰;清朝是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反清势力相联系。(3分)根本原因: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3分)
②社会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2分)影响:这种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防止东南沿海的反清活动。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多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6分) 

历史必修二材料题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 材料分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1年曾国藩上奏折说,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 观察与思考材料一:图17《颁奖会》 材料二:近年来,工业化快速发展,人类涉足的疆域迅速扩张,上天、入地、下海……这些梦想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3年元 26、材料一:注:2010年为预计值 注:2010年为拟用支出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特别重视粮食生产.2010 秦朝郡县制.材料一:郡县制.      材料二:1.材料二是哪个国家权力结构的典型反应?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节日送礼,送到交通大拥堵。也算是一件奇闻。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举的一个例子,让人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二.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图名应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