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数学 > 作业

数学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数学作业 时间:2024/05/01 11:24:06
1.关于直线方程的公式和知识点。 2.关于立体几何的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3.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动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东轴动区间的问题解法。
数学知识点。
解题思路: 要求太多,只能给出部分,其它重新发帖可好,需要牢记公式结论,多记多练
解题过程:
第1讲 第3章 §3.1.1 倾斜角与斜率 ¤知识要点:1. 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把x轴正方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则直线l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2. 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的斜率,等于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即. 如果知道直线上两点,则有斜率公式. 特别地是,当时,直线与x轴垂直,斜率k不存在;当时,直线与y轴垂直,斜率k=0. 注意:直线的倾斜角α=90°时,斜率不存在,即直线与y轴平行或者重合. 当α=90°时,斜率k=0;当时,斜率,随着α的增大,斜率k也增大;当时,斜率,随着α的增大,斜率k也增大. 这样,可以求解倾斜角α的范围与斜率k取值范围的一些对应问题. ¤例题精讲: 【例2】已知过两点, 的直线l的倾斜角为45°,求实数的值. 解: ∵ , ∴,解得 . 但当时,A、B重合,舍去. ∴. 【例3】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 解: . ∵ 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 即, 解得. 第2讲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知识要点:1.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其斜率分别为,有: (1)Û;(2)Û. 2. 特例:两条直线中一条斜率不存在时,另一条斜率也不存在时,则它们平行,都垂直于x轴;…. ¤例题精讲: 【例1】四边形ABCD的顶点为,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解:AB边所在直线的斜率,CD边所在直线的斜率, BC边所在直线的斜率,DA边所在直线的斜率, ∵ , ∴ AB//CD,BC//DA,即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又 ∵ ,∴ AB⊥BC,即四边形ABCD为矩形. 【例2】已知的顶点,其垂心为,求顶点的坐标. 解:设顶点A的坐标为. ∵ ,∴ , 即 ,化简为,解之得:. ∴ A的坐标为. 【例3】(1)已知直线经过点M(-3,0)、N(-15,-6),经过点R(-2,)、S(0,),试判断是否平行? (2)的倾斜角为45°,经过点P(-2,-1)、Q(3,-6),问是否垂直? 点评:当的斜率存在时,. 斜率不存在时,进行具体的分析. 由此先计算出斜率,根据斜率的相等或互为负倒数,从而判别平行或垂直. 第3讲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知识要点: 1. 点斜式:直线过点,且斜率为k,其方程为. 2. 斜截式:直线的斜率为k,在y轴上截距为b,其方程为. 3. 点斜式和斜截式不能表示垂直x轴直线. 若直线过点且与x轴垂直,此时它的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这时的直线方程为,或. 4. 注意:是不同的方程,前者表示的直线上缺少一点,后者才是整条直线. ¤例题精讲: 【例1】写出下列点斜式直线方程: (1)经过点,斜率是4; (2)经过点,倾斜角是. 【例2】已知直线.(1)求直线恒经过的定点;(2)当时,直线上的点都在轴上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1)由,易知时,,所以直线恒经过的定点.(2)由题意得,解得. 【例3】光线从点A(-3,4)发出,经过x轴反射,再经过y轴反射,光线经过点 B(-2,6),求射入y轴后的反射线的方程. 解:∵A(-3,4)关于x轴的对称点A1(-3,-4)在经x轴反射的光线上,同样A1(-3,-4)关于y轴的对称点A2(3,-4)在经过射入y轴的反射线上,∴k==-2.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6=-2(x+2), 即2x+y-2=0. 点评:由物理中光学知识知,入射线和反射线关于法线对称. 光线的反射问题,也常常需要研究对称点的问题. 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例4】已知直线经过点,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5,求直线的方程. 解:由已知得与两坐标轴不垂直. ∵直线经过点,∴ 可设直线的方程为,即.则直线轴上的截距为,在轴上的截距为.根据题意得,即. 当时,原方程可化为,解得; 当时,原方程可化为,此方程无实数解. 故直线的方程为,或.即. 点评:已知直线过一点时,常设其点斜式方程,但需注意斜率不存在的直线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从而使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时,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以免丢解. 而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以为零,不能与距离混为一谈,注意如何由直线方程求其在坐标轴上的截距. 第4讲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知识要点: 1. 两点式:直线经过两点,其方程为, 2. 截距式:直线在x、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其方程为. 3. 两点式不能表示垂直x、y轴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垂直x、y轴及过原点的直线. 4. 线段中点坐标公式. ¤例题精讲: 【例1】已知△顶点为,求过点且将△面积平分的直线方程. 解:求出中点的坐标,则直线即为所求, 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即. 【例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等于8和6,并且分别位于x轴和y轴上,求菱形各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解:设菱形的四个顶点为A、B、C、D,如右图所示. 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可知,顶点A、B、C、D在坐标轴上,且A、C关于原点对称,B、D也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A(-4,0),C(4,0),B(0,3),D(0,-3). 由截距式,得 直线AB的方程:=1,即3x-4y+12=0;直线BC的方程:=1, 即3x+4y-12=0; 直线AD方程:=1, 即3 x+4y+12=0;直线CD方程:=1即3 x-4y-12=0. 第5讲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知识要点: 1. 一般式:,注意A、B不同时为0. 直线一般式方程化为斜截式方程,表示斜率为,y轴上截距为的直线. 2 与直线平行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与直线垂直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 过点的直线可写为. 经过点,且平行于直线l的直线方程是; 经过点,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方程是. 3. 已知直线的方程分别是:不同时为0),不同时为0),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如下判别: (1); (2); (3)重合; (4)相交. 如果时,则重合相交. ¤例题精讲: 【例1】已知直线,问m为何值时:(1);(2). 解:(1)时,,则,解得m=0.(2)时,, 解得m=1. 【例2】(1)求经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2)求经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 解:(1)由题意得所求平行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 (2) 由题意得所求垂直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 【例3】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3x+4y-12=0,求与直线l平行且过点(-1,3)的直线的方程. 分析:由两直线平行,所以斜率相等且为,再由点斜式求出所求直线的方程. 解:直线l:3x+4y-12=0的斜率为,∵ 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所求直线的斜率为, 又由于所求直线过点(-1,3),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即. 点评:根据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关系,得到斜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由已知直线的斜率及点斜式求出所求直线的方程. 此题也可根据直线方程的一种形式而直接写出方程,即,再化简而得. 第6讲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知识要点:1. 一般地,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若方程组有惟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若方程组有无数解,则两条直线有无数个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重合. 2. 方程为直线系,所有的直线恒过一个定点,其定点就是的交点. ¤例题精讲:【例1】判断下列直线的位置关系. 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直线l1: , l2: . 解:解方程组,消y得 . 当时,方程组无解,所以两直线无公共点,//. 当时,方程组无数解,所以两直线有无数个公共点,l1与l2重合. 当,方程组有惟一解,得到, l1与l2相交. ∴当时,//;当时,l1与l2重合;当,l1与l2相交,交点是. 【例2】求经过两条直线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的直线方程. 解: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整理为. ∵ 平行于直线, ∴ ,解得.则所求直线方程为. 第7讲 §3.3.2 两点间的距离 ¤知识要点:1. 平面内两点,则两点间的距离为:. 特别地,当所在直线与x轴平行时,;当所在直线与y轴平行时,;当在直线上时,. 2. 坐标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是:(1)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量;(2)进行有关代数运算;(3)把代数运算的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例题精讲: 【例1】在直线上求一点,使它到点的距离为5,并求直线的方程. 解:∵ 点在直线上,∴ 可设,根据两点的距离公式得 ,解得,∴. ∴ 直线PM的方程为,即. 【例2】直线2x-y-4=0上有一点P,求它与两定点A(4,-1),B(3,4)的距离之差的最大值. 解:找A关于l的对称点A′,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所求的P点. 设, 则 ,解得, 所以线段. 【例3】已知AO是△ABC中BC边的中线,证明|AB|+|AC|=2(|AO|+|OC|). 解:以O为坐标原点,BC为x轴,BC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xOy. 设点A(a,b)、B(-c,0)、C(c,0),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AB|=,|AC|=, |AO|=, |OC|=c. ∴ |AB|+|AC|=, |AO|+|OC|=. ∴ |AB|+|AC|=2(|AO|+|OC|). 第8讲 §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线距离 ¤知识要点: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 2.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推导出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推导过程为: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则,即. 这时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例题精讲: 【例1】求过直线的交点并且与原点相距为1的直线l的方程. 解:设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 整理得.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 解得. 代入所设,得到直线l的方程为. 【例2】在函数的图象上求一点P,使P到直线的距离最短,并求这个最短的距离. 解:直线方程化为. 设, 则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 .当时,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最短距离为. 【例3】求证直线L:与点的距离不等于3. 解:由点线距离公式,得=.假设,得到,整理得.∵ , ∴ 无实根.∴ ,即直线L与点的距离不等于3. 点评:此解妙在反证法思路的运用. 先由点线距离公式求出距离,然后从“距离不等于3”的反面出发,假设距离是3求m,但求解的结果是m无解. 从而假设不成立,即距离不等于3. 另解:把直线L:按参数m整理, 得.由,解得. 所以直线L恒过定点.点P到直线L取最大距离时, PQ⊥L,即最大距离是PQ==.∵ <3, ∴直线L与点的距离不等于3. 点评:此解妙在运用直线系恒过一个定点的知识,其定点就是的交点. 由运动与变化观点,当直线PQ⊥L时,点线距离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