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写人物评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8 08:08:06
如何文学评论?比如来段材料:
  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我们老师说 一定要多评!!那么老师能不能具体说一下,此类文章的写法??谢谢
  
如何写人物评论?
解题思路: 看清材料内涵审题立意。 设想基本思路和结构。 组织材料连缀成文。
解题过程:
这位同学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位同学,我觉得你给出的材料不是用来写文学评论的,而是应该写成材料作文之一——议论性文章的。文学评论,是用来评论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表达技巧、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的一种议论性文章。而你给出的材料,则是现实中的真人真事。应该谈论的是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评价和态度。不知道你要问的是文学评论的写法呢还是材料作文中对人物评价和议论的文章写法呢?故此,我从两方面回答你的问题。
一、文学评论的写法。
文学评论对于中学生来说仅限于短小简单的评论,也叫微型文学评论。
微型文学评论以评价短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主,而且只要求选其一点来写,因而读懂作品、确定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选点要准,即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选点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
  其次,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我们知道,对作品的评价是论点,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则是用论据论证论点。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地评析作品,论证论点。
  第三,结构要明快。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
  第四,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味。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所以,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及表现手法。当然,它们的侧重点决不相同。
  下面请看实例--
  题目:
  认真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题目自拟,不超过200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例文一:
  悠悠海峡情
  --评《乡愁》所蕴含的深义
  《乡愁》这首诗涵义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大陆故土的悠悠情怀。
  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到了诗的末节,作者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上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由于前三节诗的渲染铺垫,这种"乡愁"的味儿就更浓烈了,而且我们不难品味出其中带着几分苦涩的味儿,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尝的失望的情绪,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黄亨灿)
  例文二:
  跳跃的乡愁
  --评《乡愁》的艺术感染力
  乡愁是一抹心头上的阴翳,是一束情感的投影。小诗《乡愁》于质朴中蕴真情,辗转中现永恒,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的乡愁是跳跃、辗转的,从"小小的邮票"到"窄窄的船票",进而变成"矮矮的坟墓",直至"浅浅的海湾",但乡愁却是永恒在作者的心中。为体现"现在的乡愁",全诗着眼于格局的布置,由前三段的蓄势而引起末段的迸发,这不仅仅以浓烈的色彩渲染了乡愁,也使乡愁得到升华和涵沉。读者从这首极富忧愁的小诗中极易抠取它的艺术精粹,这是以情感人的结果。(赵斯仪)
  例文三:
  想哭不一定有泪
  --评《乡愁》中的借代
  《乡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诗人独具匠心,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湾"来借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不同时期的乡愁,使之实物化。乍看起来很有些"挥手自兹去"的洒脱,但多读几遍,你会感觉到诗人的哭腔,你定然会被母子深情、夫妻恋情和游子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所打动。正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明诗人无时不颠沛在离愁之中;在哭,无泪,借代使之然也。(游舫)
  总评:
  这三篇微型文学评论,有的评《乡愁》的思想内容,有的评其艺术特色,颇合法度。它们都只抓住一点来写,角度不大,评价中肯,笔墨集中,分析在理,言简意赅。至于结构明快,一目了然,自不必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也是共同的特点。在行文中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更具文学评论的特色。另外,每篇的标题都拟得相当艺术,也给微型评论增添风采。
  
  评论考试模式
  开头:
  1.梗概复述。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 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
  2.引出论点:一个判断句,主谓宾。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
  内容:从人物形象看主题。
  形式:从下列几点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几个方面),结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个性化、生活化),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
  中间:
  1.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分为二个以上方面。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
  结尾:
  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2.发出感慨
二、材料作文的写法(评价人物事迹的议论文)
1、概括材料中的人物和事迹(孟祥斌的英雄事迹)
2、理解材料中人物的特点和品质,把握议论的关键。(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3、分析这种特点和品质的价值即在现实中弘扬的必要性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即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4、真面弘扬与反面批评相结合来议论,并联系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批判现实中有些人或损人利己,或自私自利,或独善其身,或明哲保身等,与孟祥斌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一般人或学生应该怎么办)
附例文一篇
我们在平常的日子里总能听到这样的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一般得到的回答是生命,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只有一次的。


什么事物都是都有自己的价值,生命也不例外。而且生命还有非同寻常的价值。作为有思想、有头脑的人都想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的人是在轰轰烈烈中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更多的人则是在默默无闻中实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


最近看了中央电视台2007年度感动中国,我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在可以化为善良的行动中来实现的。不是嘛,一名年轻的军官,孟祥斌为了挽救跳入水中的轻生者的生命,依然奋不顾身地去救她,轻生者活了下来,可是可敬的军官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他在平常的时候和我们一样都是很普通,但他们也有不普通的地方,那就是一种善良的品格已经融入到他们的生命之中。孟祥斌在跳入水中救人的时候,可能他什么也没有想,因为善良的品格已经完全融入到生命之中了,他在看到别人有危险的时候,已经不允许他多想了,否则他不会奋不顾身地去救人。如果他是一个没有善良品格的人,他也许只是一个围观者,甚至还会把此事当作他取乐的事儿,现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是大有人在的。也许有人会说孟祥斌是一个军人,他可以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为了一个普通的轻生者而失去了生命似乎有些不值。但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孟祥斌的颁奖辞是这样写的: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由此可见,生命的价值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而孟祥斌的生命价值是以善良的行为来实现的。


孟祥斌,行为,也许有人认为他只是为了别人活着,没有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错了,什么是生命的价值,用爱和生命拯救了别人的生命,拯救了更多人的灵魂,难道这样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吗?我认为孟祥斌不仅只是为了别人活着,同时也在善良的行动中实现非常有价值的人生。孟祥斌的辉煌陨落,闪烁着善良品格的光辉,而这种光辉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最需要的。
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普通人,甚至我们每一位学生,我们的人生价值如何得到体现?我们都应该拷问我们的灵魂。
这位同学,如对解答还有疑问,可在答案下方的【添加讨论】中留言,我收到后会尽快给你答复。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