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象征是不是写作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6 03:00:18
象征是不是写作手法
象征是不是写作手法
是的.
 
 
 
定义: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来源: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

 
《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示例:
 
艾青《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
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有人说,象征,是变平凡为深刻的催化剂.
“象征”手法有什么样的艺术性呢?可以说,象征,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构思方式.
原来,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但又有深刻意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讲得清楚,有时则又是不便明说的.此时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
再问: 谢谢,我还想请问,象征和借代是同一回事吗
再答: 不是同一回事哦,象征一看就知道有广泛性独特的特性,借代只是某时某地某事某人的需要而进行的运用,不具有很独特的特性,只在某语境下出现的特性。 定义: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运用方式: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用鱼鳞代替鱼。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例如: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具体代抽象例如:1.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例1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工具代本体例如:1.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例1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1.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例1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以结果代原因例如:令人捧腹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之“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