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作文例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5 02:08:29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他,议论它。有人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呢?” 希望老师找一些对题的例文。但是不要那种语言华丽,单纯列举古人事例的文章。希望能结合现实。谢谢!比较急。。。
作文例文
解题思路: 见“解答过程”。
解题过程:
1、改变自己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我却要说:“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
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世间就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因此,我们要改变自己!环境永远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自己,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寂寞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音,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即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李白以为自己会一展鸿鹄之志,没想却只是为朝廷吟风弄月歌功颂德。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那些不能改变自己的,只能被环境淘汰。高尔斯华绥笔下《品质》中的老鞋匠虽然拥有全城最好的制鞋手艺,但却不愿改变自己,致使无法跟上机器化的时代,坚持手工制好每双鞋,最终饿死在自己的鞋铺中。改变自己,方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方能不被环境淘汰。
变,是永恒的法则。改变自己,方可以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城历久弥香的琼浆,方可以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梦想筑成固若金汤的铁壁铜墙……
改变自己!
2、改变才能突现价值
深山里的大树,如果不改变环境,无人能发现它的价值。其实,人也一样,不能改变自己,就不能突现生命的价值。
漫步历史长河,我们听到李白的偃仰啸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明白,和光同尘并非苟且偷生,暂时的忧愁也代表不了什么,也证明不了什么。社稷梦难以实现,他改变自己,去追逐另一个梦。既然皇上遗弃,那又为何不调整自己?他用狂放与豁达接受这一切,然后有调整自己,给自己无限辽远之景。
改变,不是放弃,而是调整之后再上路。
茫茫宇宙,浩浩沙漠,让人敬而生畏。然而,那看似柔媚的河流却能跨越着时空的阻隔。当柔媚的河流遇到广袤的沙漠,它会先变作水蒸气,却在跨越沙漠之后再度凝聚成一股水流。看似放弃,实则前进。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柔能克刚。
改变,是找到适于自己的另一个环境,然后实现自己的价值。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一不留神步入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官场生活。官场的森严等级,肆意蹂躏人格尊严,让他万念俱疲、心神俱灰。但当他改变生活,毅然选择离开官场时,生命的活力再次迸发。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登东皋而长啸,临清流而赋诗。登高临远,他欣赏着“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美景,闲适安逸,不必奔波劳累,因此他描绘出了世外桃源。
改变,让失去活力的生命复燃,让失意的人生找到航向,让本来精彩的生活更精彩。
一代国学大师常树鸿,从西子湖畔走来,在塞纳河畔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幸福生活。然而,他放弃了安逸,毅然走进了散时如雨、惊风拥沙的茫茫戈壁。在那里,寒来暑往几十载,世界终于承认敦煌学在中国。你听,那大佛殿檐角的风铎之声依然雄壮;你看,那漫天黄沙都舞出了浪漫。
生而为人,怎能没有因痛而失落之时?朝露清愁,时不我予,也好;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也罢。该放手时就放手,适应新的环境,改变自己,追逐新的梦想。
改变,让生命的价值随风吟唱;改变,让生命的价值在太阳底下展现!还犹豫什么,该改变时就改变!
3、找准自己的位置
 历史的车轮重重地碾过,留下清晰可见的车辙,让人深思,让人回味。
韩信可以说是一个有才能、有抱负、能屈能伸的人物,抱着可以尽情施展才能的信念,他来到了项羽帐下。然而项羽没有重用他,他的才华、他的抱负在项羽那里搁浅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一个有志者来说是何等的残酷啊!而后来是萧何的推举才使他在刘邦那里成就了他的伟业。
可见一个人的才能固然重要,可找不到自己发挥的位置,找不到施展才能的环境,那才能就如同黑暗中的宝石永远也见不到光明。从最初的商人马克·吐温,到后来的作家马克·吐温,从濒临破产到再铸辉煌,两种不同的位置,两种不同的环境,形成了马克·吐温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韩信和马克·吐温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才能在错误的位置上是得不到发挥的。要想证明自己,就要打破原有的格局,改变自己,勇敢地走向冥冥之中那已经注定却又不能确定的新的路途。
当然,要想找准自己的位置,就要付出应有的代价。人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关键是当你发现错了的时候你有没有改正自己的勇气。鲁迅弃医从文,才创作出了《呐喊》《彷徨》等不朽的作品;福田康夫晚年从政,才成就了一代日本名相。而这一切都不是简简单单完成的,它经过了许多痛苦而艰难的抉择,又经过了改变后在全新环境中的艰苦而不懈的努力。
请记住,要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是需要勇气的。泰戈尔说过:“我们看错了这个世界,却说这个世界欺骗了我们。”若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只是一味地抱怨这个世界而不去改变,人永远也不会取得成就。
当然,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但如果你永远被埋在土里,即使你有再绚烂的光芒也永远不会被人们看到。看不到的光芒又有什么价值呢?所以,去找准自己的位置,改变限制自己才能发挥的生存环境,让自己的光芒照耀四方吧!
4、改变之后是赏识
试想,大树若不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那留给他的无疑是一生的孤芳自赏,毫无价值可言。而今他选择了改变,虽然要付出代价,传说中的凤凰,历经苦难,投入火中经过千锤百炼后才能进入神岛,等待他的是人们的流连止步,无尽的赞赏。
因此,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
当年的李白以大鹏自喻,怀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奔赴朝廷。力士脱靴,贵妃研磨之后他深知如此的环境不可能孕育初他的理想。而后,他毅然决然的改变了环境——走出环境,周游四方。虽然历经波折苦难,但谁都知道后来的大半个盛唐都被他拥有了。
正是李白的敢于改变,敢于创造才为历史营造了一位浪漫的经典诗人。他的经历难道不应为我们借鉴吗?因为改变,李白从浑浊的官场出来变成了历史的赏识。
再看洪战辉,他说:“苦难不是领的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我要努力改变它。”深山和苦难禁锢了他祖祖辈辈的幸福。他深知自己如同那棵大树,走不出深山便永远走不出苦难,永远无法被人赏识。他立志闯出来,不论多么艰难,险阻。带上妹妹,他义无反顾的出发了……他成功了。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才使全中国的人都认识了他,以他为荣。
改变环境,才能改变人生。当你“误入藕花深处时”时,你需要改变,不自暴自弃,而是勇往直前“争渡,争渡”;当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平心静气,找准方向改变环境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面前时山,愚公不愚,他善于改变,于是有了太行、王屋的分居南北。
面前是壁,春蚕不弃,他善于改变,于是有了破蛹化蝶的神话。
相信改变之后,苦难之后是赏识。相信雨后那绚烂的彩虹吧!当你成功时,回首向来萧瑟处,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
5、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幽梦影》中张潮有言:“云映日而成霞。”正如水依壁而成瀑。只有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人生才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实现个人的价值。
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中,多少仁人志士告诉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他来了,带着阵阵菊香,带着与自然相和的那份心情,面对官场,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与自然相和的那份恬适。他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追求,他有“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恬适,他的丰碑永远伫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抛却金绿,插一份洁白羽,庄子于青山绿水间驾白鹿访仙洞,曳尾于途中,哲学的巅峰便已铸成。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而又似是而非,螳臂当车而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里的一把辛酸泪呢?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骄傲,我们又怎能不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这正如那永恒的美丽:王昭君。一朵深宫玫瑰将你人生的火焰遮掩,也许大漠才是适合你的理想归宿,于是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傲世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绪,都在这广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你默默地离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名字载入史册,也就记下人们对你永恒的思念。
这正如那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三尺茅庐并不是你的归宿,改变环境,于是,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造就千古传奇佳话。
然而人多可喜亦多可悲。那改变不了自己生存环境的人,必将随同落花流水,虚无缥缈。那南唐的李后主,自幼文学才华就显露无疑,然而却做了一世的君主,于是家国沦丧的愁苦将他捆住,于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也少了那凭轩涕泗的雕栏,郁郁了结一生。
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正如雄鹰,蓝天才能伸展双翅;正如骏马,草原上才能驰骋。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绽放人生最绚丽的光彩。
6、学会“修剪”自己
一棵深山里的大树,只有被修剪枝叶移入城市才能得到人们的赏识,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样,一个人只有懂得改变自己,学会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潜力,获得最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改变自己,适应形势,才有迈向成功的机会。
“诗仙”本白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但他蔑视权贵、放荡不羁,而且视酒如命。正因如此,他得罪了许多达官显贵,但他不知改变自己,绝不低头,最终被逐出长安,远大的政治抱负也化作泡影。
虽然他的坚守让他名垂千古,但也造就了他失意的一生,所以,适时地改变自己,才能让自己有发光的机会。就如我国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抛却封建主义的禁锢,离不开适应形势的社会主义体制,所以,要善于改变自己,适应形式,才有迈向成功的机会。
改变自己,适应形势,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英国政界最有权威的女性康多莉扎·赖斯,从小学习钢琴,非常刻苦,梦想当一个钢琴家,但苦练的结果让她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著名的钢琴家,所以,她改变自己,转攻政治领域,最终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同样地,美国的著名影星乔安娜,也是在认识到了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不可能有所建树,才改投表演行业,最终走出了自己的成功之路,使自己表演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无论是康多莉扎·赖斯,还是乔安娜,都曾被自己的理想迷惑过,但她们没有一条道走到黑,而是毅然改变自己,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改变自己,适应形势,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改变自己,适应形势,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大放异彩。
青年残疾的史铁生,被厄运打得措手不及,但他在母亲的息心照顾和鼓励下,改变自己,适应身残的事实,改投文学之路,用自己的生命去写作,把血和泪都倾注在文章里,最终成为一代名作家,并留下了《我与地坛》等不朽篇章。
身残不等于心残,只要改变自己,像史铁生一般适应形势,必能让自己的人生大放异彩。所以,改变自己,适应形势,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大放异彩。
学会“修剪”自己,你将不会因碌碌无为而后悔。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