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语文诗歌的意象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5 19:01:08
每个意象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请老师详细解答 谢谢老师
语文诗歌的意象
解题思路: 这道题考查的是知识点总结,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解题过程:
诗歌鉴赏之意象
一、什么叫意象?
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 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6、小楼:思恋故国、思乡怀人。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 芭蕉。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寒蝉:悲凉、愁苦。
5、落花:惜春、伤春、感慨时光流逝、青春易老、生命短暂。
6、黄叶:飘零、凄凉、孤独、迟暮。
7、杜鹃(子规):哀怨、凄凉。
8、芳草:离愁、思恋。
9、鹧鸪:旅途途寂寞、离愁别绪。
10、哀鸿:比喻流离失所的人。
11、哀猿:悲愁、思乡怀人、贬谪。
12、夕阳:失落凄凉、漂泊沧桑、家国之悲、身世之感。
13、细雨:无边轻愁、郁闷。
14、秋天、秋风、西风:悲凉。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代表坚强、清高、超凡脱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2. 梅花。代表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孤高、高洁的品格,。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牡丹:富贵、雍容华贵。
4、莲花:高洁、坚守节操。
5. 松柏。歌颂坚贞不屈、孤直坚强的人格,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6. 竹。代表清高、正直、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7.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 冰雪。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10、采薇:坚守节操、隐居。
11、南山:归隐田园、淡泊。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红叶:相思。
  3. 莲子。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4.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5、鸳鸯:相依相随、双双对对。
6、并蒂莲:成双成对、恩恩爱爱。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指边关、战争。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
5. 请缨。喻杀敌报国 。 
6. 羌笛。多表达边关将士的思乡与忧怨之情。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7、阳关:边塞。
三、应考锦囊。
1、常见提问方式:
(1)诗中通过什么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结合全诗分析XX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3)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
(4)请分析诗中XX形象。
2、答题步骤:意象+画面+感情(+作用)
3、答题规范:
答:这首诗选用了 、 、 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这一意象的作用是:①……;②……;③……。
四、 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 点明时令、地点; ②交代……背景;③渲染……氛围;④奠定……感情基调;⑤烘托……情感;⑥推动情节发展。
五、 考题演示。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1)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什么意象,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选用了夜晚、秋风、汉关、塞云、边月、西山这些意象,描绘了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几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 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点题,诗人见秋风,引起秋思;②为后面诗句的展开提供基础;③点明时令;④以“秋风”渲染悲凉的氛围;⑤触景生情,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访隐者
一径沿崖踏苍壁,
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
残花满地无人迹。
(1)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参考提示:这是一道赏析形象的题目,是一个带有特定意义的、带有鲜明人格特征的意象。隐者的特点;诗中用以塑造“隐者”的意象;诗人思想感情(寄寓)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自酿自饮的隐逸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诗歌鉴赏之意境
一、什么叫意境?
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
例:①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意象:暮秋、黄昏、寒鸦、江水;意境:渲染出一幅孤独、寂静、空虚的意境画面)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意境:组成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三、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宁静、宁谧、安宁、安祥、祥和
3、美丽、繁丽、绚丽、绮丽、优美、繁华、明媚、繁盛、明丽
4、苍茫、苍凉、悲凉、辽阔、开阔、雄阔、雄浑、慷慨、激昂、热烈
5、朦胧、素雅、素淡、淡雅、迷离、凄迷、凄凉、荒凉
6、萧条、寂寥、冷落、清冷、暗淡、冷寂、萧索、肃杀、荒芜
7、自然、纯朴、淳朴、清新
8、空灵、渺远
常见的组合:
1、幽美宁静:山水田园诗。
2、清新淳朴、自然恬淡:山水田园诗。
3、宁谧祥和:农家生活。
4、开阔雄浑、苍凉悲慨:边塞诗。
5、萧条冷寂/荒凉寂寥:羁旅思乡、贬谪思归。
6、绚丽繁盛:春天图景、都市繁华。
四、应考锦囊。
1、常见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着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步骤:画面+氛围特点+感情
3、答题格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画面,营造了一种( )氛围,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五、考题演示。
次石湖书扇韵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阔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有门。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意境清幽恬静,体现了主人高雅的情趣(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
答案二:诗中选用了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小桥、流水、村庄、绿岸、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图,意境清幽恬静。体现了主人高雅的情趣(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
2、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答题步骤:画面+意境特点+感情
答:此诗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初春景象图: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意境明净绚丽、恬静优美(或营造了一个明净绚丽、恬静优美的意境氛围)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定居草堂后的愉悦闲适的心境,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08全国海南、宁夏卷)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