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文言阅读题目不会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0 08:28:16
密游集序 叶燮 古今有才人之诗,有志士之诗。事雕绘,工缕刻,以驰骋乎风花月露之场,不必择人择境而能为之,随乎其人与境而无不可以为之,而极乎谐声状物之能事, 此才人之诗也;处乎其常,而备天地四时之气,历乎其变,而深古今身世之怀,必其人而后能为之,必遭其境而后能出之,即其片言只字,能令人永怀三叹而不能置 者,此志士之诗也。 才人之诗可以作,亦可以无作;志士之诗即欲不作,而必不能不作。才人之诗,虽履丰席厚,而时或不传;志士之诗,愈贫贱忧戚,而决无不传。才人之诗, 古今不可指数;志士之诗,虽代不乏人,然推其至,如晋之陶潜,唐之杜甫、韩愈,宋之苏轼,为能造极乎其诗,实能造极乎其志。盖其本乎性之高明以为其质,历 乎事之常变以坚其学,遭乎境之坎壈郁怫以老其识,而后以无所不可之才出之。此固非号称才人之所可得而冀。如是乃为传诗即为传人矣。 我友沈子云步,自少即善为诗,藻思掞发,绮丽要眇,称于世久矣。予尝读其诗,谓其能擅才人之席者也已。予老废山中,云步谒选得一官之秦,去别余十年。一旦弃官归来,访余草堂,出近诗一卷示余。 余读之而惊曰:“君之诗已不为才人之诗,而为志士之诗矣!”云步负隽才,掇科名,期有所树立,以抒其志,乃仅寄百里于数千里外沙碛荒凉之区,即卑之以展其 簿书期会之能,亦有不可得者。虽欲不拂衣以归,安能耶?今观其诗,见其所历之地,皆周秦汉唐成败兴废之墟,昔贤英哲之所回翔,骚人羁客之所凭吊而永叹者。 其所遭如彼,而所触之境又如此,欲无所动于中,胡可得耶?其诗也,皆其抚心感魄之见于言者也。予盖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决其为可传矣。 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为详言其作诗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雕绘 ,工缕刻 工:擅长;善于 B为能造极乎其诗 造:到达 C出近诗一卷示余 示:示意 D期有所树立 期:希望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然推其至,如晋之陶潜/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 B①而后以无所不可之才出之/②作《师说》以贻之 以 C①称于世久矣/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于 D①虽欲不佛衣以归/②虽人又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虽 3翻译下列句子 (1)才人之诗,虽履丰席厚,而时或不传;志士之诗,愈贫贱忧戚,而决无不传。 (2)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 4.作者认为陶潜等人能将志士之诗推到极致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文言阅读题目不会
解题思路: 很高兴为你解答。如果有不同意见,可在下面的继续讨论中留言,老师愿意真诚地与你进一步探究。祝:节日快乐、学习进步!
解题过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雕绘,工缕刻 工:擅长;善于 B.为能造极乎其诗 造:达到 C.出近诗一卷示余 示:示意 D.期有所树立 期:希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 ,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 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 累、记忆。本题中,“示”,给……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然推其至,如晋之陶潜/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B①而后以无所不可之才出之/②作《师说》以贻之 C①称于世久矣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①虽欲不拂衣以归/②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答案】C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人之诗,虽履丰席厚,而时或不传;志士之诗,愈贫贱忧戚,而决无不传。 (2)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 【答案】(1)才子之诗,虽然可以让人享受丰厚的俸禄和很高的职位,但常常没有流传 下来;志士之诗,更显得诗人贫贱而内心忧伤,但绝对不会不流传下去。(“虽”“履 丰席厚”“而”“时或”) (2)我和云步早年就是世交,所以最了解他,因而云步以诗序嘱托我,我不敢推辞。( “通门之交”“知”“属”“辞”) 【解析】 试题分析: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 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 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 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 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 4.作者认为陶潜等人能将志士之诗推到极致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答案】以高远明达的性情作为诗歌本质,经历世事变化而坚定习,遭遇困顿烦恼而 使识更老成,以无所不可的才情写出诗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概括归纳的能力。答题的区域主要在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