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炎帝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04 11:42:48
炎陵县在哪?请发炎帝的资料
炎帝
解题思路: 湖南株洲市最南部的县就是炎陵县(东与江西吉安交界、西与衡阳市耒阳交界、西南与郴州市安仁县交界、北与茶陵县交界)。
解题过程:
炎陵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边境,106国道贯穿全境,是沿海与内地联系的桥梁,县城距株洲市225公里,距省会长沙276公里,距郴州市175公里,距广州市624公里。全县辖6个镇、9个乡、2个场,共202个村,11个居委会,总人口1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609人。城乡居(村)民以汉族为主,占97.1%;还有10个少数民族,其中瑶族居民2600人,主要聚居龙渣瑶族乡,该乡是株洲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最终答案: 炎帝(Yandi;Yan Empero):或称烈山氏,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他虽不是真正的帝王,却被后世追尊为“炎帝”“赤帝”等。还被神化为“中国五天帝”之一,与黄帝Huangdi,Yellow Emperor)并称为中华始祖。 大约于6000年--5500年前出生在中国陕西省宝鸡市的姜水之岸。 相传炎帝发明耒耜,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因此号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削木为弓,以威天下。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此形成了炎黄子孙。 另外,神农之所以被称为炎帝,其后裔被称为“烈山氏”,都反映了原始农业和火有着密切的关系。 主要成就 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中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神农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 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 炎帝还是中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 炎帝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华后裔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摆脱愚昧和野蛮,追求先进与文明。这种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 至于炎帝的出生地,至今没有定论,事实上炎帝是一个神化了的人物,它代表的是远古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改造自然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在今天,“炎帝”和“黄帝”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被载入世界文明的史册,中国人也称为“炎黄子孙”。故事新解 在神农氏的诸多事迹当中,最为人们称道和熟悉的是制耒耜、种五谷一事,这也正是神农氏之被称为“神农”的原因所在,“神农”一词中的“农”字就完全体现了这一伟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