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动脉性充血》名词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考试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6/03 18:34:51
《动脉性充血》名词解释
《动脉性充血》名词解释
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是指局部器官或组织的小动脉扩张、输入过多的动脉性血液的现象,简称充血.
1.原因及类型
动脉性充血又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
(1)生理性充血
当器官、组织功能活动增强时发生.如妊娠时的子宫充血、食后胃肠充血.
(2)病理性充血
见于各种病理过程中,如:
①炎性充血
在炎症早期或炎灶边缘,由于致炎因子刺激血管舒张神经或麻痹缩血管神经及一些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的充血.炎性充血是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性充血类型,几乎所有炎症都可看到充血现象,尤其是炎症早期或急性炎症表现的极为明显,所以常把充血看作炎症的标志.
②刺激性充血
摩擦、温热、酸碱等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引起的充血.这类充血的机理同炎性充血,只是程度较轻.
③减压后充血(贫血后充血)
长期受压而引起局部缺血的组织,血管张力降低,一旦压力突然解除,小动脉反射性扩张而引起的充血.例如胃肠臌气或腹水时,当迅速放气、放水,腹腔内的压力突然消失,腹腔内受压的动脉发生扩张充血.这种充血易造成其他器官(如脑)、组织的急性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故施行胃肠穿刺放气、放水时不要过于迅速.
④侧枝性充血
当某一动脉内腔受阻引起局部缺血时,缺血组织周围的动脉吻合枝发生扩张充血,借以建立侧枝循环,以补偿受阻血管的供血不足.